国内首家!中集又“锰”出圈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2024-11-06 16: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液化天然气船舶市场不断升温

就在外界对中集集团太平洋海工拿下全球80%中小型LNG运输加注船订单感到惊叹时,这家中国船企又凭借重大技术突破,火爆“出圈”。

一个多月前,中集集团旗下的中集太平洋海工成功交付给德国Hartmann集团两只242m³高锰钢船用燃料罐,成为国内首家将高锰钢用于液化天然气实船建造的企业,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着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市场不断升温。挪威船级社(DNV)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共订购370艘替代燃料船,LNG船占第三季度订单约60%,高锰钢以其良好的耐低温性和较低的成本,成为新型LNG储罐制造材料的理想替代之一(LNG储运温度-163°C,高锰钢可承受-196°C)。然而,高锰钢在储罐生产应用中面临巨大挑战。该材料强度高,冷加工工艺不合理时易断裂焊接工艺复杂,且对过程温度变化敏感,导致加工困难,尤其尺寸公差难以控制。此前,仅韩国极少企业成功建造同类型产品。

作为全球中小型气体运输船行业领导者,中集太平洋海工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高锰钢液罐制造技术研究团队,涵盖技术中心、结构制造部项目管理部、集配部等多个部门,团队通过制定详细设计方案及反复模拟试验,精准掌握了高锰钢加工脆化温度区间,成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焊接工艺是另一个技术攻坚重点。公司组建了焊接技术科研团队,优化焊接工艺,培育专业焊工队伍。最终将焊缝探伤合格率提高至97.5%,并量身定制通风系统,抑制高锰钢焊接烟尘大的难题。

在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后,中集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研制出2只高锰钢样罐(9立方与25立方)。从钢板焊接工艺评定、冷加工成型罐体焊接、水压试验、冷罐试验等环节均一次性成功通过测试,验证了高锰钢储罐建造的工程可行性和质量可靠性。多家船级社全程参与见证。

为了加速高锰钢的实船应用,2022年以来,中集太平洋海工与河钢集团舞钢公司及相关船级社、研究院所组成联合研发团队,成功突破高锰钢材料性能调控、焊材研发匹配、储罐加工、制造、检验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并发布了产品标准和应用指南,实现了我国高锰钢从材料研发到工程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

与此同时,中集还参与编写了两项团体标准:《船用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焊接要求》《船用高锰奥氏体低钢板》,进一步展现其在行业内的技术权威性。

随着首批高锰钢燃料罐的成功交付,中集的技术实力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现已收到多笔意向订单咨询,未来有望凭借高锰钢LNG燃料罐的量产,在全球LNG船用液罐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推动中国制造从“跟跑”到“领跑”。

中集集团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