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危险!这些校园“毒”游戏风靡,紧急提醒→

读特客户端综合
2024-11-06 13:4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为何校园“毒”游戏频频出现?

#烟卡正威胁孩子健康#

#别让死亡三秒毒游戏害了孩子#

......

最近,与危险的校园游戏

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

引发网友关注

湖南益阳一家长称孩子在学校因玩“死亡游戏”晕倒;还有网友表示,有孩子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11月4日,益阳市教育局回应称,该局已要求全市学校进行排查,暂未接到其他学校类似情况的报告,并在加强生命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后续部署。

早前,还有另外一种风靡校园的“翻红”游戏——“烟卡”也因存在过早接触烟草相关制品、过度专注游戏、无收入“氪金”、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等问题,引发公众担忧。

为何校园“毒”游戏频频出现?

类似游戏多年来几起几落

却始终难以完全禁绝

如何正确干涉与引导?

“死亡游戏”死灰复燃,严重者直接危及生命

“死亡游戏”并非新鲜事物,它有多个名字,又叫“心跳游戏”“闭气窒息游戏”,还被称为“梦回大唐”“死亡三秒”,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中,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2014年,石家庄一名中学生“游戏”后全身抽搐并意识模糊,经医院抢救后吸氧三天才恢复正常;2017年,长沙一名大学生“游戏”后昏迷倒地,导致重型颅脑损伤……

根据体验者描述,该游戏大概步骤包括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操作。其核心点在于,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

网上有部分体验者发过自己玩该游戏之后的“所见所感”,有人说是“看见童年场景”,也有人说是“目睹梦幻景色”,甚至还有人觉得是“前世记忆”。

相关医生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视频来源:长城新媒体

早在2004年、2007年,教育部就曾多次表态,要求坚决制止此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如今,这一危险游戏再次出现在校园之中,与青少年追求新奇体验的天性有关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孩子可以轻易接触互联网,他们也有自己的网络基地、社交小圈子,类似的“游戏”很容易通过网络传播

从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死亡游戏”并不只是在某个年代出现,而可能在青少年群体中反复流行。然而,这种“体验”不仅当时会让孩子受到惊吓,甚至过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哪怕现在只是在极个别学校出现,也要引起重视,加强预防。

“烟卡”游戏悄然流行引争议,专家支招→

同样风靡校园圈的

还有“烟卡”游戏

将香烟盒上的烟标剪下

制成卡牌放于地面

空掌用力拍击地面

若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

就算取得胜利

胜利者即可赢得这张烟卡……

“拍画片”游戏

这种与80后、90后

儿时“拍画片”游戏类似的

“烟卡”游戏也在

少年儿童中迅速流行

老式画片

近日,在深圳某街心公园里,一群趴在地上玩“烟卡”的小学生吸引了路人的注意。记者了解到,有小学生为了做“烟卡”将父亲买的整条香烟都拆开了,还有学生为收集“烟卡”四处翻垃圾。

除了自制的“烟卡”,一些商家推出制作好的成品“烟卡”。记者发现,网上确有售卖“烟卡”的店铺,一些店家甚至打出“戒手机,精品手工烟卡”“告别翻垃圾,稀有限量卡”等广告语。根据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很多烟卡售卖链接销量过万件。


电商平台“烟卡”广告

相关业内人士介绍,“烟卡”不是烟草制品,基本不受电商平台销售限制。此外,此类商品是否违规还处于探讨阶段,电商平台未出台相关条例进行约束、处罚。

对于现在“烟卡”游戏的重新流行,家长群体出现不同意见。

一位受访家长表示宁愿让孩子玩“烟卡”,也不希望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记者发现,这正是一些家长带孩子玩烟卡的初衷。他们认为,“烟卡”是一个正常的游戏,只要正面引导,不但能让孩子戒掉手机,还能忆苦思甜。

但更多的家长表示反对。受访的王阿姨说:“以前孩子喜欢玩篮球、足球等,但自从接触‘烟卡’后,每天不出门。玩‘烟卡’经常坐在地上,对眼睛也不好。”张先生称,“孩子过早接触烟草制品,每天研究品牌的高价烟,对香烟的名字比我都熟,放任不管的话很担忧。”

深圳市公共服务人才学院客座教授、心理咨询师王留锋教授表示,青少年收集“烟卡”与“好奇心与模仿心理”“满足社交需求”“成就感与虚荣心”等心理有关。如果家长明确反对,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帮助孩子远离“烟卡”的诱惑。

王教授建议家长尝试以下方法:

● 首先,了解与沟通。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对“烟卡”感兴趣,与孩子进行开放而平和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动机,有助于家长更好地采取下一步行动。

● 其次,教育引导。家长可以趁了解孩子内心需求的机会做好解释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 第三,提供替代补偿。鼓励孩子参与其他更积极、有益身心的活动,如体育运动、阅读、绘画、音乐等。

● 最后,情感支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另外,家长树立榜样也十分重要。

危险的“养臭水”正“入侵”校园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三个字

都是一脸疑惑:

什么是“养臭水”?

臭水还能“养”?

为什么“养臭水”?

在成年人还不知其所以然时

这种新型的“游戏”

却已经悄悄在学校风靡了

所谓养臭水,就是学生将各种过期、废弃、腐朽的食物、液体、昆虫等收集起来,加水后放入瓶子里“养着”观察,最终目的就是期待瓶身炸开,让臭味弥漫。

网络上晒出的各色臭水

医生表示,孩子们“养”的这种臭水成分不一,也无法准确判断其中具体的有毒有害物质。但是,臭水会不停发酵,可能产生氨、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存在引起中毒、呼吸功能紊乱、胃肠道不适、头晕甚至中枢神经受损等症状的诸多可能。

更可怕的是,臭水中有大量包括细菌在内的微生物,一旦发生爆炸,就会形成“飞沫”。如果伴随空气流动进入呼吸道,就会造成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能诱发肺炎

医生提醒,如果不慎接触到臭水,首先要对皮肤表面进行清洗,然后可用酒精等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出现不适要前往医院就医。

近年来

多种“危险游戏”

在校园内广泛流行

孩子好奇心强

精力充沛、活泼好动

有时出于融入群体、

追求刺激体验的目的

常会进行各种游戏模仿

无论学校还是家长

都不能掉以轻心

需要多给予孩子正面引导

相关平台也要把好内容关

共同形成合力守护“幼苗”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深圳特区报、中国青年报、长城新媒体、澎湃新闻)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