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主讲人龙岗大讲堂开讲,揭秘明代皇陵制度的变迁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2024-11-04 22: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带来了一场题为明代皇陵制度的变化与皇权的影响的精彩讲座

11月3日,龙岗图书馆内人声鼎沸,一场关于明代历史的深度解读在此热烈展开。本次“龙岗大讲堂”专家讲座活动邀请到了《百家讲坛》主讲人、南开大学教授、博物馆馆长刘毅,带来了一场题为“明代皇陵制度的变化与皇权的影响”的精彩讲座。近百位读者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历史与文化的盛宴。

讲座伊始,刘毅教授首先概述了明朝皇帝陵墓的总体情况。明朝自朱元璋开国至崇祯帝亡国,历经276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战乱、迁都等,明朝皇帝的陵墓并未全部集中在一地,而是分散在六处,共有十八座陵墓。

随后,刘毅教授详细讲解了明十三陵的由来。刘教授指出,仁宣之际,明朝皇室在皇陵制度上经历了一段徘徊与巩固的时期。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对皇陵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为明十三陵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讲座的最后,刘毅教授讲述了崇祯皇帝思陵与王承恩墓的故事。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最终明朝在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打击下灭亡,崇祯皇帝也自缢身亡。王承恩跟随崇祯而去,其墓也位于思陵附近。思陵和王承恩墓的出现,是明朝皇陵制度的一个不得已的例外,它们见证了明朝的灭亡和皇权的终结。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明代皇陵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次“龙岗大讲堂”专家讲座活动不仅丰富了龙岗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悟文化的平台。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