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剧中常见的剧情和叙事元素有哪些?
浪漫剧反映着社会怎样的情感结构?
《观看爱情》这本书聚焦国产浪漫剧并展开多维度研究。从学术脉络梳理到产业趋势分析,再到观众观看行为探讨——该书深入挖掘编剧创作机制,关注观众的浪漫理想与婚恋观,以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独特视角为读者理解爱情与婚姻提供新的思考。
▲《观看爱情》
曹书乐 帕孜丽娅·阿力木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本书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曹书乐与爱奇艺文学签约作家帕孜丽娅·阿力木合著。据了解,曹书乐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术思想史、影视传播与网络视听、平台内容生产研究、游戏研究。帕孜丽娅·阿力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青年文化。
在书中,作者介绍,从之前的文献可知,西方的浪漫理想的关系构建常常包括以下四个主题:爱可以忽略缺点、爱可以寻找完美伴侣、爱可以瞬间发生、爱可以克服一切障碍。而调查中所展示的最为中国观众喜爱的浪漫关系模式中也包含这一相同主题:爱可以克服一切心理障碍,克服时间的考验,克服外界的困难。但不同的是,中国观众当下对理想异性的期待已凝聚为对平等两性关系的渴求,也即,从事业到感情再到婚姻,都希望双方能“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换言之,两个平等的个体在尊重、信任、依赖中拥有完满的爱情是诸多浪漫剧观众期待看到的情感关系。因此,中国观众喜爱的浪漫关系还在强调:真爱是唯一的、爱需要男女平等相待、爱需要时间的积累与考验。此外,中国戏剧自古以来便有的“欢欢喜喜闹团圆”的风格,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浪漫。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表示:“近些年中国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影视剧最重要的母本来源,网络文学向电视媒介的转换中有交锋有冲突也有融合,进而推动了相关类型剧的发展。本书将网络文学的改编置于浪漫剧成为一种类型剧的发展史中,看到了浪漫叙事在影视文本中的变化,也完整呈现了产业与受众驱动下的浪漫剧生产的全过程,为我们了解浪漫商品化、审美大众化提供了更完整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