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文: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10条症状对照看!
读特记者 刘珂
2020-09-12 11:45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

【解读《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有关要求,加大抑郁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探索开展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包括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提升50%等。

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防治知识宣教。要求试点地区加强部门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二是开展筛查评估。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

三是提高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师的培训,提高抑郁症识别和诊疗能力。

四是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

五是强化心理热线服务。要求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

六是及时开展心理干预。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关于抑郁症,“你以为的”那些事并非如此】

抑郁症,又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在中国,患者不少于9500万人。

不是只有“压力山大”的人才得抑郁症;得了抑郁症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尤其不要以为抑郁症一旦得上,这辈子就没盼头了……8月27日,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教授做客“健康大咖谈”直播间,围绕公众关心的抑郁症防治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

01/ 抑郁症是因为“压力山大”吗?

杨甫德:“压力山大”的人患抑郁症风险较高。压力可以来自慢性应激状态,如学习、工作、经济压力等,也可以来自急性应激,如亲人意外离去、交通意外等。

不止“压力山大”的人,女性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她们患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尤其是在青春期、产后和更年期这三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更明显。

还有患慢性躯体疾病的人,当疾病控制不理想或出现并发症时,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最后,老年人由于逐步衰老、与外界交流减少、缺少陪伴等,也是抑郁的高发人群。

02/ 抑郁症为何不易被察觉?

杨甫德:抑郁症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因为,它总会藏在其他疾病或症状背面。

除了悲伤、兴趣缺失、内疚、自责、自杀等症状外,抑郁症患者还有很多躯体不适或疾病,如躯体疼痛、胃部不适、肿瘤,这时情绪低落似乎都有了“正当理由”,人们很难意识到抑郁症的出现。

调查显示,持续出现头痛、食欲减退等具体的躯体症状时,七成以上的人不会联想到抑郁症。因非特异性疼痛就诊者中,49.2% 符合当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内科住院的患者中,22%-33%患有抑郁症及相关心理障碍;20%-45%的癌症患者发生过抑郁障碍;40%的帕金森及33%的中风患者出现抑郁症;14%-31.4%的糖尿病患者伴有抑郁症。

03/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羞于倾诉?

杨甫德:抑郁症患者被漏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整个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尚不够“友好”,大众对于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少误解,这让很多患者及家属存在病耻感。同样是生病,患有躯体疾病的人可以到处倾诉,而抑郁症及更多的精神病人往往会保持沉默。

曾有35个国家共同参与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受到与他们精神疾病相关的歧视。而这种现状带来的结果就是,七成抑郁症患者希望对他人隐瞒病情,更让不少出现抑郁情绪的人回避就诊,一拖再拖直到错失早期就诊的时机。

04/ 不能抽血化验,抑郁症怎么诊断?

杨甫德:尽管没有相应的生理指标,但抑郁症仍有明确的症状界定标准。

● 3条核心症状:显著而持久的情续低落,持续至少2周,每天大部分时间均如此,且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典型病例有晨重夜轻节律改变的特点;兴趣减退,即使从事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也缺乏愉快感;精力缺乏或疲劳感明显,哪怕什么事情都没做,但依然觉得全身乏力。

● 7条附加症状: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轻度抑郁症:2条核心症状+2条附加症状

中度抑郁症:2条核心症状+4条附加症状

重度抑郁症:3条核心症状+4条附加症状

05/ 心灵都感冒了,还能治吗?

杨甫德:抑郁症能治疗,关键是要治对。

第一要早治疗。在这一点上,抑郁症和大部分疾病都一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刚刚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干预,从而避免抑郁症。

第二要综合治疗。对于抑郁症,医生不止有抗抑郁药物,还有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危机干预及精神康复,这五个法宝合在一起组成的综合治疗,目前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第三要坚持长期治疗。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抑郁症更是如此。目前抑郁症用药的普遍规律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后达到目标剂量维持。治疗阶段则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康复期治疗。因此连续用药治疗时间多要达到两年甚至更长。

第四要形成治疗联盟。相对其他疾病,抑郁症患者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持,形成治疗联盟目前看来效果较好,它指的是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尤其是跟患者共同居住的家属或者监护人,至少这三者要形成联盟,形成一致的意见,共同决策,共同治疗。研究显示,如果治疗联盟是协调、顺畅、一致的,最终可提高30%以上疗效。

最后,需要“划重点”的是,抑郁症尽管治疗过程很漫长,但它并非不治之症。真正达到治愈的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在遇到挫折时,经历过低谷的他们有时会比普通人更坚强。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刘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