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举办。深圳大学副校长汪永成、研究生院院长刘永以及来自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河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诸位专家学者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两位主编汇聚一堂,围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等主题进行汇报,约7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科技战略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深圳大学湾区教材研究院联合举办。研讨会开幕式由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主持。深圳大学副校长汪永成、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主任靳玉乐先后致辞。
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及教师教育”两大主题,活动邀请了7位专家进行了主题报告,教育学部执行主任李均、教育学部副主任赵明仁主持活动。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督学王立生教授以《服务强国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分析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使命,以及在此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格局;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军教授带来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考》的报告,政策分析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对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看法;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以《教育强国与人的现代化发展》发展为题,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颠覆与挑战,强调以现代化的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徐继存教授作题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思考》的报告,从实践理性、课程与教材建设等角度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倡导高度重视对研究生实践理性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本陆教授带来题为《教育伦理两难案例教学初探》的报告,对其开展教育伦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和学新教授以《数智化时代的教学价值取向与研究生培养》为题开展报告,探讨了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从人本主义视角提倡对AI进行应用与治理;西南大学刘义兵教授以《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时代内涵及其实践路径》为题,系统化地构建了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涵,并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了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中国路径。
此外,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这一话题,有三位专家们依次进行了报告,由教育学部副主任李鹏虎主持。西南大学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办主任张家军教授带来题为《把好三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报告,强调研究生培养需把好“入口关”“培养关”“出口关”;中国人民大学谢梦副教授以《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重塑:开放学科边界与拔尖创新博士培养》为题展开报告,从历史和世界两大纵横视角聚焦对培养研究生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议题讨论,提倡各学科开放边界、交叉融合;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建华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多种样式及应用场景,呼吁教育直面挑战、拥抱变化,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同时,来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周文辉主编以《研究生教育前沿领域与论文写作》为题,分享了目前研究生教育的16个前沿领域,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的段发明主编带来题为《论文选题:从议题性、学科性到问题性的研究》的报告,深入探讨了三种研究类型的特征及路径差异,深入浅出,启示良多;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负责人谢翌教授作题为《从“实践教学”走向“具身学习课程”:教育硕士“三习一训”一体化研制进路》的报告,从课程视角和反思性实践视角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建设提供了针对性意见建议。
在学术交流环节,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赵明仁教授就《研究生导师育人观念、指导风格与培养质量关系研究》进行了学术报告。5名深圳大学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分享了各自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活动最后,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教授以《研究生课堂教学7问》为题压轴,围绕研究生课堂教学为谁、谁来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何处教学、何时教学、教学怎样进行系统性分析与建构,启发研究生善于研究自己的学习生活。
(图片由深大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诗敏 二审 李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