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能竞赛中拿到第一名的成绩,有助于我们打通晋升的渠道。”10月18日,在“深圳工匠杯”深圳市第十四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技能竞赛中夺冠的深圳市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队一队自豪地告诉记者。
此次竞赛由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深圳市工人文化宫实施,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总工会、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协办。同时,该竞赛也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参与举办的首次劳动技能竞赛。市、区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主流媒体代表以及裁判员、专家、参赛选手等百余人共同参加。
新职业新技能走到聚光灯下
现代营造代表队的成长,是深圳市响应国家人才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培育、积极开展技能竞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圳市紧扣时代脉搏、发展所需,及时将各类新职业、新技能引进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培养更多新兴技能人才。本次大赛所开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是2020年列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的“新职业”、建筑领域的新工种,具有工厂化、工业化典型特征,相较于传统建筑业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这一“新职业”广受关注的背后,反映出现代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热点、新趋势。据了解,截至目前,深圳市装配式建筑总规模超1亿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3.89%,已经成为深圳市主流建造方式之一。
装配式建筑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升集成化、产品化水平,不断朝着工业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方向迈进,此次竞赛所在场地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建科技深汕基地,该基地是绿色化、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的典型实践:配备有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工艺技术水平先进;集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模块化建筑、智能建造绿色低碳产品等于一体,产品类型丰富、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基地以智能建造为基础,实现工厂内管理、生产、质量、安全等各项数据互联互通。
能工巧匠不断向高水平进发
本次竞赛得到了产业链企业和广大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的积极响应,共37支队伍、111名选手踊跃报名,是近年来参赛队伍最多的一次。大赛坚持“理论”与“实操”并重、学习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两方面进行职业技能比武。竞赛期间,参赛选手们激烈角逐,全力以赴争夺宝贵荣誉,最终,产生了大赛团体一、二、三等奖以及优胜奖。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激发了职工学技术、练技能、提素质的热情,同时,带动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有利于培养更多具备精湛技艺的技能尖兵。
技能竞赛倡导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也激发了更多技能从业者的职业梦想。团体二等奖的领队张冬明说:“脚踏实地,锤炼一技之长,任何职业都能施展才华、大有可为。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成才不是梦”;团体三等奖的领队王德福说:“正是职业技能竞赛,让我增强了自信、开阔了眼界、精进了技能,找到了努力方向。我将继续坚持对技能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用技能实现人生理想。”
技能牵引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造方式,对传统建筑作业方式提出了根本性变革,培育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能有效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深圳以装配式建筑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其中,装配式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铺开与强化:装配式建筑系列公益培训活动累计覆盖30万+人次;全国首创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持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机制,强化装配式建筑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建立校企合作沟通机制,在高等院校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等,不断为装配式建筑人才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方面,深圳市深度聚焦、多维发力:常态化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出台了系列专项政策文件明确建筑产业工人培训要求,同时以项目规模实施为基础,大力指导行业协会联合龙头企业,开发建设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10大工种,建成了全省首批8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开发了全省首个装配式建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连续多年举办各级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技能竞赛,培养孵化了多名省、市级“技术能手”“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在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同时,也拓宽了产业工人培、考、鉴等技能发展通道。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深圳市将持续发挥技能竞赛“风向标”作用,以技能竞赛为牵引,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