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杜兰朵》热演5场 深圳市民跨城观演

深圳特区报 刘莎莎 实习生 丁沁轩
2024-10-16 23: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内地香港合作共创共演 深港观众同享文化果实


演出现场

2024年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逝世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在世界歌剧史上影响巨大、成就卓著的音乐大师,全球著名的歌剧院团本年度都在上演他的经典歌剧作品,以此致敬。10月10日至13日,由香港歌剧院创排普契尼经典歌剧《杜兰朵》(内地译为《图兰朵》)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连续演出5场,引发强烈关注。不少深圳市民亦开启“跨城观演”模式,追看港版《杜兰朵》。

强化中国元素,呈现中国美学

此次港版《杜兰朵》由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莫华伦监制,国家一级编剧甲丁担任导演,中央歌剧院首席常任指挥袁丁任指挥,香港管弦乐团、香港歌剧院合唱团和香港歌剧院儿童合唱团共同参与,并广邀俄罗斯、乌克兰、韩国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重量级演员担纲演出。

《杜兰朵》是取自中国题材的意大利歌剧,也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整部歌剧贯穿着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多次在歌剧舞台上出演此剧的歌唱家莫华伦此次担任监制,他表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希望“港版”《杜兰朵》为观众“呈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导演甲丁则表示,港版《杜兰朵》是在原作基础上,对作品的故事发生属地、人物年代属性进行真实还原的一部大型歌剧。“它以元朝为背景,以‘龙’为视觉参照,以象征皇权的玉玺为舞台形象。”甲丁说。在他看来,《杜兰朵》是当今世界上少数以中国为题材且具有极大影响力、极高认识度的经典歌剧作品之一,因此强化中国元素、呈现中国美学,力求将其打造为经典,正是创排“港版”《杜兰朵》的价值所在。

甲丁同时补充说,此次港版《杜兰朵》是内地和香港在歌剧艺术上的一次深度合作,也是一次借用西洋歌剧传递中国文化的全新尝试。他说: “这部歌剧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歌’的部分已很完整,我们尽力在‘剧’的演绎中多做挖掘,力求让观众在好听好看之余,感受到戏剧艺术的强大感染力。”

深圳观众“跨城观演” 创新演绎“万万没想到”

演出现场,舞美设计营造出沉浸式体验空间,中外演员表演精湛,经典咏唱动人心弦,让观众充分领略到融合中外文化之美的歌剧艺术魅力。演出结束后,全场响起长久热烈的掌声,主创人员数次谢幕。据悉,10月10日至13的5场演出,3场夜场,场场爆满,2场日场入座率亦超过92%。人气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是外国的经典歌剧,但这一版感觉很不一样,中国文化元素很抢眼,很特别。”深圳市民何青说。与何青结伴而行的张睿是位歌剧迷,他曾观看过不同版本的《杜兰朵》。张睿说,港版《杜兰朵》浓墨重彩、渲染强烈。舞台上的三重门、龙字玉玺、凤冠和京剧打击乐等中式元素让她印象深刻,尤其是三位青衣演员穿着传统京剧服装亮相,“万万没想到,还可以这样玩!” 而对于“跨城观演”,何青与张睿均表示,深港交通便捷,可当日往返,“优秀的文化果实深港之间完全可以共享。也有许多香港朋友到深圳看演出看展览。”

香港歌剧院董事郑慧恩表示,此次港版《杜兰朵》是香港歌剧院与内地主创团队深入合作结出的硕果,香港歌剧院希望成为连接大湾区的文化纽带,让更多的大湾区居民爱上歌剧,了解香港歌剧院。据悉,香港歌剧院成立于2003年,一直致力于制作高质素及专业的歌剧,为推广歌剧艺术的非盈利艺术团体。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莫华伦也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在粤港澳大湾区更多城市巡演此剧。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 刘莎莎 实习生 丁沁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