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位于深圳蛇口的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内一片繁忙景象。服务大厅此刻被布置成了一个临时的教室,3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居民挤满了整个空间。灯光柔和,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10月9日晚,这里正在举行一堂别开生面的中文课。课堂上,外籍居民们或聚精会神地听讲,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每当回答正确时,现场便会响起掌声,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是蛇口街道推出的“外国人夜校”,9月初开课以来受到外籍居民欢迎。“蛇口外国人夜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模块,帮助外国朋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生活。
蛇口街道推出的“外国人夜校”受到外籍居民欢迎
外国人夜校来了 首节中文课名额“秒光”
“报名信息刚刚发布,名额就被抢光了!”在蛇口外籍居民的微信群里,这样的对话已经成为常态。自从蛇口街道推出“外国人夜校”,每次开课的信息都会迅速引起大家的关注,随着夜校课程信息在微信群里发布,名额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被抢光,特别是第一节中文课,火爆程度显示出外籍居民们对学习中文的热情和渴望。
“我是从蛇口境外服务中心了解到‘蛇口外国人夜校’这个项目。我到中心登记资料时,他们就向我介绍了这里所有的活动,我上个学期就参加了HSK1课程,课程太酷了,老师也很棒,我从这门课学到了很多。这次中文课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与中国人的基本交流需求得到解决。课程很棒,我希望每周可以增加更多的课程。”亚美尼亚籍的Vardi说。
加拿大籍的Fatima是一位新来的外籍居民,她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从服务中心了解到夜校课程很丰富,目前我已经体验了两节中文课,觉得这些课程非常有意义。我很享受这里的生活,这里的天气很好,社区氛围也很好,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真的感觉像家里一样。”
“‘蛇口外国人夜校’这个项目是我们为了帮助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蛇口而启动的。”蛇口境外服务中心主任杨燕介绍,“我们发现,很多外国朋友希望能在工作之外找到一种方式来适应本地生活,因此我们策划了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包括中文普通话和粤语学习、运动交流、文化体验等。通过这些课程,我们希望能够让外籍人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融入蛇口的生活。”
中文课课堂上,外籍居民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互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让课堂有“知”有味
夜幕刚刚降临,周三的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大厅里已经坐满了等待上课的学生。他们大多是来自附近居住或工作的外籍居民,有的穿着休闲装,有的身着正装,共同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中文课。
随着老师的开场白,课堂上响起了充满好奇与兴奋的声音。从最基础的数字开始,学生们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老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着每一个数字的发音,并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地书写。为了增加趣味性,课堂上引入了一款简单的数字游戏——当老师喊出某个数字时,学生们需要迅速找到相应数量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外籍居民在上中文课
“五!”老师突然喊出了一个数字,顿时,整个教室热闹极了,每个人都迅速起身,四处张望,寻找着可以一起组队的同伴。短短几秒钟内,五人一组的小队便自发形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在这场游戏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数字,更是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其中,一个有趣的环节出现了——老师请同学们读出“四十”“十四”“四十四”。起初,大家都显得有些紧张,但随着几次尝试,教室里渐渐传来了阵阵笑声。有的同学将“四十”读得像“十四”,引得周围的人忍俊不禁。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这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发音练习,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员们相互模仿,不断尝试,笑声此起彼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学会了正确的发音,也体验到了中文语音的魅力所在。
课程继续深入,从数字延伸至中国的传统生肖文化。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肖图案,从威猛的老虎到机灵的老鼠,每一张图片都引发学生们的讨论。接着,老师示范了如何用中文准确说出每个生肖的名字,并邀请几位学员根据自己的年龄说出自己所属生肖,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十二生肖和自己的属相。
中文课课堂上,小组交流
来自格鲁吉亚的MIKE(中文名:曹操)是中文课的学员之一,他在深圳已经生活了四年,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作为特邀学员向大家分享学习中文的体会。他表示:“中文是我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夜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大家一起练习的机会。这里不仅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中文知识,还可以结识许多朋友。”
夜校:文化交流的桥梁与全方位支持平台
杨燕介绍,夜校的长远规划是希望能够成为外籍人士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常态化平台。这里不仅会持续丰富课程内容,还会通过这些课程建立起一个支持和互动的社区。除了继续提供语言培训之外,夜校还计划增设更多的文化和运动课程,旨在让外籍人士在这里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社交有圈子、居住有环境,这样的理念体现在夜校的每一个角落。接下来,夜校将开设书法、国画、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为外国朋友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外籍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蛇口街区成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
中文课课堂上,外籍居民与老师交流
例如,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笔墨纸砚的结合,更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培养。在夜校,外籍学员们可以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勾勒出一笔一划,感受着中国书法的魅力。而国画则更进一步,通过绘画,学员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中国山水之美,了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同样受到了外籍学员的喜爱。通过剪刀和纸张的巧妙结合,创作各式各样的图案,既能体验到动手的乐趣,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此外,夜校还组织了各种运动交流活动,例如骑行、太极。这些活动不仅让外籍朋友们有机会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环境和设施,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相互认识,建立友谊。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外人才能够在蛇口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杨燕强调:“作为一个居住型的国际人才街区,我们希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能够‘来得了、待得住’。”
“蛇口外国人夜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模块,帮助外国朋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生活
夜校的成功运营,不仅为外籍人士提供了学习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也成为了蛇口街道创建国际人才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增强了外籍人士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促进了中外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多元的社区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化街区建设:资源整合与法律服务并重
蛇口街道登记在册的境外居民超6000人,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辖区外国人超过半数来自韩、日和欧美,大多在高新企业工作。蛇口街道在创建国际人才街区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营造一个温馨且友好的社区氛围。这里不仅拥有现代化的生活配套设施,还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项目,促进了中外居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夜校作为街区建设的一部分,不仅为外国人才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同时也为中外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杨燕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国际人才,蛇口街道依托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这一涉外服务平台,通过日常的服务和专项调研,发现了国际人才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需求,并据此提出了创建国际人才街区的方案。例如,创建国际人才街区中成立的蛇口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该中心整合了多项资源,旨在满足国际人才多样化的需要,包括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公证办理、签证咨询、税务咨询、心理咨询、专利咨询等七大项服务,旨在解决国际人才在工作、生活、居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蛇口街道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整合各方资源,以满足外籍人士多样化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街道建立了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以确保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街道还根据外籍人士的反馈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力求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杨燕表示,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协调机制和服务调整,使得蛇口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人才。
学习手工制作灯笼
外籍居民学习体验剪纸文化
蛇口有两个重要的国际化平台:一个是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这是全市首个涉外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构建了国际街区治理的蛇口模式,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涉外管理+社区服务”蛇口模式;另一个则是全省首个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蛇口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两个平台打破了过去街区在涉外法律服务方面的空白,也为深圳市的涉外法治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务平台。依托这两个平台,街道开发了一些国际化素养提升和国际化交往原则的课程,并受邀去其他国际化街区授课,为深圳其他区域的国际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蛇口作为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国际化窗口,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深圳市也在积极推动国际人才街区的建设,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社区环境。在这个背景下,“蛇口外国人夜校”的启动,不仅是蛇口国际化街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其对外开放的具体体现。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开展,蛇口必将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国际人才聚集地,共同书写蛇口国际化街区的美好未来。
编辑 周晓飒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08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雾天马尔贝拉风景
00:27
葫芦丝演奏一由红山老协葫芦丝队演出。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