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先后开展两期“双到三同”活动,组织全体驻镇帮镇扶村干部下沉至深圳对口汕头的26个村居,干部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交朋友、干农活、搞摸底、解难题、谋项目等系列任务中,迅速了解对口地实际情况,倾听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为后续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提供更接地气、更切实际的有效依据。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潮南区陇田镇葫芦村是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双到三同”活动期间,帮扶队员开展了调研,发现村内面临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乏力及农产品竞争力缺失等问题。在走访中,帮扶队员也发现了12亩撂荒土地,经反复研判,帮扶队员与村委商议,谋划引进深圳培育筛选的优质枇杷果树,在荒地上发展枇杷观光产业园,打造集枇杷种植、观光体验、现场采摘、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果园。此外,帮扶队员特邀农技专家,全面评估葫芦村温度、降水、土壤类型、酸碱度及质地等自然环境,从选种、种植技术、品牌化、市场销售等多个方面提供专业知识,致力于将枇杷种植发展打造成优质产业。“双到三同”活动结束后,回到工作队的帮扶队员们,将把葫芦村枇杷观光产业园建设作为接下来一项重点任务。
“目前葫芦村枇杷产业园正在谋划中,我们计划和深圳方面对接相关资源来推动项目对接、经费等相关工作。另外,我们发现许多种植户面临着病虫害防治难题,近期我们也组织农业专家开展了5场培训,把农业种植的技术带给乡亲们。”驻陇田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张明亮说。
在深圳对口帮扶镇,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在澄海区莲华镇新楼村、潮阳区金灶镇东里村、潮南区仙城镇仙门城社区,帮扶队员邀请科技特派员现场培训,村民们热情响应、积极参与,与专家深入交流,掌握了田间控水等提升作物产量的种植知识;驻南澳县后宅镇帮扶工作队发现,此前宫前农村的部分农户尝试将当地特产白珠苦瓜加工成苦瓜茶等饮品,但生产规模较小,工作队计划与村两委共同提高苦瓜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让文化之美滋养乡村
“今晚的晚会热闹得快赶上过年了,看着年轻人的表演,和孩子们互动,感觉咱们村子越来越有活力了!”观看节目的游老先生高兴地说道。这是驻潮阳区河溪镇帮扶工作队联合当地举办的以“温馨帮扶入村,音符谱写关怀”为主题的文艺晚会,邀请了汕头潮剧团、汕头市旗舞乐舞蹈流行工作室、潮汕歌手小长乐等众多实力团体。晚会在愉快的幼儿舞蹈中拉开帷幕,现场既有实力歌手献唱经典粤语歌曲,也有年轻志愿者纵情歌唱流行歌曲,展现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我最喜欢的,当属国家二级演员李勇强、黄玲玲老师的《穆桂英招亲》,能够现场近距离聆听这么经典的曲目,太高兴了。”游老先生说。
潮剧小课堂、茶话会、文艺晚会、电影展播......“双到三同”活动期间,帮扶队员和当地一起,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周边村民的踊跃参与。比如,在澄海区盐鸿镇港头社区港头小学,帮扶队员举行潮剧进课堂活动,邀请了镇上莲音潮乐社的老师讲解潮乐,为学生现场演绎《盼亲人》经典潮剧唱段;在潮南区两英镇美林社区,帮扶队员邀请乡贤、老党员等,为村民讲述乡村历史故事,共同研究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驻南澳县云澳镇帮扶工作队则联合镇南台村开展“观红色电影 度别样中秋”电影放映活动,与村民们一同观看《勇士连》,一起感受家国情怀。
细微之处温暖民心
驻潮阳区西胪镇帮扶工作队在深入走访中,发现尖山村沿溪路路灯失修的问题,帮扶队员立即意识到,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他们与村委会共同制定修复方案,一天内完成18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当夜色降临,路灯逐一亮起,不仅照亮了道路,更温暖了村民的心房。“平时我们都是绕道走,或者自己打手电摸黑走,现在沿溪路亮堂了,我们晚上出来安全多了。”家住周边的林女士说道。
在潮南区井都镇凤光村,驻镇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携手,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既实用又美观的遮阳雨棚,为村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办事环境。“这9天我们主要从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着手,通过一些‘微改造’,为村民的生活体验带来比较明显的改善,其他问题我们也会带回去和当地一起继续研究”在凤光村开展“双到三同”活动的帮扶队员黄明达说道。
事虽小但着眼于实,各工作队在“双到三同”活动中为当地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难题。驻潮南区成田镇帮扶工作队深入田中央社区,在了解到农户融资需求后,立即协调金融助理上门服务,推动快速审批,助力当地企业成田雅得卡服装厂申请50万元惠农贷款;驻澄海区隆都镇帮扶工作队举办宣讲会,为当地企业讲解金融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