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近300件作品讲述古代海上贸易
读特记者 尹春芳
2020-09-09 20:45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深度挖掘馆藏资源自主策划、主办的,在全部294件(套)展品中,国博馆藏文物占比超过95%。


作为沟通中西的通道,“陆上丝绸之路”广为人知。但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也曾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由于中国陶瓷器是当时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品,因此也被称为“陶瓷之路”。早在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美地区,推动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此次展览重磅作品云集,其中不仅有“南海I号”、“华光礁I号”、“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南澳I号”、“碗礁I号”等沉船出水瓷器,还包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力求全方位展示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整体面貌和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对外影响。据悉,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16展厅,预计展期3个月。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