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我更敬畏围棋 ——专访“棋圣”聂卫平

读特记者 吴孟菲
2017-11-16 17:37
摘要

要说中日围棋擂台赛带给聂卫平最大的影响,绝不是名气,而是“在绝境中反击,直视失败不畏惧!”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感觉人工智能出现以后,仿佛又打开了围棋的一扇大门。无论是思路、手法等等都又有了更多可能性,让我觉得下了一辈子棋现在知之甚少,围棋境界之大让我更加敬畏了。”如果不是亲耳所听,谁能相信说自己“越下棋越不懂棋”的竟是人称“棋圣”的聂卫平九段。或许,只有走上这一高度的大师方能感受这一境界。昨日,聂卫平率张璇、常昊、周睿羊、唐韦星等世界冠军走进深大,与师生们展开“国手多面打指导棋”活动。借此机会,记者对“棋圣”进行了专访。

曾穿“女装”参赛

无论你是否爱好围棋,聂卫平的大名依旧如雷贯耳。这位被国家体委授予“棋圣”称号的、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要属在1984年开始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连取11连胜,助力中国队连续三次战胜日本队的丰功伟业。聂卫平就此成为时代英雄人物,同时也最先掀起中国围棋热。而提到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还有好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我有一张照片,是我对阵小林光一。照片上可以看到,那件短袖非常瘦,把我紧紧勒住,左胸口上有‘中国’二字。其实那件是我从一个乒乓球女选手那里借来的,就因为我的运动服上都没有‘中国’二字。我想着我是代表国家来比赛,必须在每个细节体现出来气势,我不能输!”聂卫平这样说道:“当时日本棋手对于我们宛如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战胜他们可想我是多么兴奋。赢下一局常常能看到我在人前侃侃而谈,意气风发,其实下了一步臭棋我能躲在角落里掉眼泪。”“有一盘棋我被步步紧逼,就感觉胸口一直很压抑,休息时我站在窗边望着外面,我脑子里都闪过跳楼的冲动。但我又想我一定要反击,我无路可退必须全力反击。”要说中日围棋擂台赛带给聂卫平最大的影响,绝不是名气,而是“在绝境中反击,直视失败不畏惧!”聂卫平说:“中日围棋擂台赛造就了我,我借此真正成长了起来。”

人工智能推开全新大门

对于一个棋手,目前似乎躲不过“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聂卫平对此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再讨论谁更厉害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你辛苦一本本看棋谱,它一秒就通读古今。但是我认为人工智能有个最大的bug(缺陷),就是我可以拔它的电源线。”说完此话,聂卫平哈哈大笑起来。回忆自己与Master对弈过程,聂卫平说:“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我取得11连胜,这在人类棋手顶尖比赛中几乎是难以复制的。我与Master下棋之前,它已经连赢53盘了,下之前我当然知道Master就是AlphaGo。过程中我几度想要拔它电源,当然我最多只能做到拔自己的电源。”。“其实我认为我是最接近战胜它的人,主要是那盘棋中局右上角我下出了一步昏招,本来是活棋,结果被我走死了,白死了20多目。如果再来一次,前半盘我还是优势那么大的话,我有信心赢。”

“我曾经天马行空的想过,围棋真的是中国人发明的吗?只是文字记载最久远的是中国,这么一项格局之大之巧妙之无极限的形式,会不会是外星人带来的呢?尤其是人工智能出现以来,为围棋打开了一扇全新大门,更让我看到了围棋的‘无穷无尽’。”聂卫平专门提到已故去的日本著名棋手藤泽秀行先生的那句名言:“棋道一百,我只知七。”“这种‘无穷无尽’让我深感自己在围棋面前的渺小,甚至感到越下棋越懂之甚少,这也让我更加敬畏围棋。”

与深圳缘分深远

此次作客深圳,是参加由深圳大学主办的“围棋国手进校园”活动。除聂卫平外,还有包括常昊、周睿羊、张璇、唐韦星等一众冠军。无论是讲座、多面打活动,聂卫平均做到亲力亲为,走到师生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精湛棋艺去感染他人,宣扬围棋之美。“来之前我深入了解了深大围棋运动的开展现状,我对结果十分欣慰。我还听说,在深大热爱围棋运动的女学生比男学生高,我更是开心,希望她们都能进入国家队!”聂卫平笑着说。

提到深圳,聂卫平表示“太熟悉”。“我和深圳的缘分很久远,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我就是在深圳蛇口打的比赛。我经常来这里训练、比赛。现在是参加各种活动,我还与福田区政府合作,作为女队教练参加联赛等等。”“为什么喜欢来?因为这里的围棋氛围浓厚。无论是小学生或老人家,都对围棋有着一份爱,这是我最希望看见的。现在,周睿羊、唐韦星最为深圳大学学生,又在世界舞台上取得如此佳绩,更会推动这项运动在深圳的开展,这是良性循环,我喜闻乐见。”

见习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吴孟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