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2024年东莞城市科学节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东莞城市科学节系列活动将于本月19日正式启动,自9月至10月底含“科”量拉满的近百场活动将席卷莞邑大地,除首发东莞电子科普地图、东莞城市科学节专属logo外,更加注重科普与产业融合,整套科普大餐含“科”量更足,趣味性更强。
据介绍,自2022年以来,东莞城市科学节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城市科学节的特色可以用三个‘首次’概括,并具有活动更多、含‘科’量更足、趣味性更强的显著特点。”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自2022年3月东莞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联席会议切实发挥科普工作统筹协调作用,今年,在联席会议统筹下,本届城市科学节首次10个成员单位举办近百场活动,带动全市科普阵地、科技社团、基层组织发力,充分体现了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多元互动、协调共赢”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会上透露,东莞城市科学节系列活动将首次发布东莞市电子科普地图,汇聚全市200家各类科普场馆(所)场馆信息,实现在1个小程序上完成信息检索、预约跳转、活动咨询等多项智慧功能,给广大市民带来统一的科普宣传、场馆预约及活动发布平台,为线上科学教育、展览资源共享、展品运行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保障。
此外,自9月19日起,东莞市科协在城区多处同步举办不同主题的产业科普展览,首次推动“科普+产业”的展览活动,为公众展现科技的叠加、迭代、融合,呈现出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如在市民服务中心市民讲堂举办东莞市专精特新产业科普展区,以科普的角度展示东莞制造业科技创新成果。此外,还将举办智能机器人产业科普专题展区、新材料专题展区、“揭秘信息之谜”主题展览,并开设莞邑科技工作者风采展区,展示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科技工作者代表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
整个系列活动期间,除了10个主会场系列活动,还有近百场特色专场活动。各镇街(园区)科协、科技社团、科普阵地等也分别开展联合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服务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全市科普阵地在9月20日-21日期间对外开放,向公众献上“科普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北大光电研究院、华中科大工研院、电子科大电研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兴研发机构在本次科学节期间组织开展多种科普活动,带领市民探秘大科学装置、走进科研实验室、聆听科技前沿科普报告,还可以走进卫星地面站、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领略科学的魅力。
相对比以往,今年活动形式花样更多,趣味性更强。涵盖展览、讲座、培训、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并有“守护珍稀濒危植物”“遇见人工智能”“探矿鉴宝话沧桑”“室内科普课程”“体验式消防实践活动”“全民万步健走”等精彩互动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近年来,东莞市积极探索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新模式,引领市场化科普产业协同发展,聚力提升产业化发展能级,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科普产业体系。
在本届东莞城市科学节启动以上,东莞市科普联盟将正式成立。据悉,联盟将吸纳全市乐于、善于为科普贡献力量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入。未来,科普联盟将积极探索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科普发展模式,促进科普与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多方面多领域融合发展,培育科普新业态,为群众带来优质的科普服务,促进经济内循环,拉动内需。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