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近郊,有一座正在崛起的海滨绿色之城,在承载着风车王国传统的基础上孕育出现代都市低碳发展理念,这就是全荷兰最新的一座城市—阿尔梅勒。
鸟瞰阿尔梅勒
鸟瞰深圳
5月的最后一天,深圳与阿尔梅勒从“友好交流城市”升级为“友好城市”,市长许勤与阿尔梅勒市市长弗兰克·维温德在深共同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用两位市长的话来说,就是从“订婚”走到了“结婚”,双方最多的共同语言是:两座新兴的年轻城市都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荒芜中崛起的发展奇迹。
年轻的思索
1980年,当深圳人在一片热土上挥汗如雨、追逐梦想之时,在万里之遥的荷兰,也有一座新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仅有一湖之隔的阿尔梅勒,上个世纪中期还只是一片荒芜之地。1976年,为转移首都过剩人口,荷兰人在距离阿姆斯特丹25公里的地方开始建造卫星城阿尔梅勒,如今,这座在人工岛上崛起的美丽城市已发展成为阿姆斯特丹都市圈内四大主要城市之一,荷兰第七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郁金香后花园”。
“在高速发展之后,我们也开始思索,城市未来如何持续发展,”维温德表示,阿尔梅勒一直希望通过举办一场主题为“发展中的绿色城市”的园博会,来启发城市里众多年轻移民。2022年,第七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阿尔梅勒举行,维温姆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场为年轻城市、为年轻人举办的园博会,我们的准备工作会以青年为主力,让他们来勾画蓝图,思考2022年的阿尔梅勒将会是怎样的?
年轻人在新兴城市中总是扮演着非常活跃的角色,也正因为他们,推动了阿尔梅勒以未来为导向,制定政府决策时更多地为年轻一代去考虑。阿尔梅勒创造了一种极其重视教育的独特城市文化,除了城市环境建设,年轻人也将挑起未来的经济大梁,如何让城市既保持经济增长,又维持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许多城市都面临的挑战,也是年轻人从现在就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绿色的光环
在荷兰,阿尔梅勒创造了一个融合乡村舒适与城市便利的现实版乌托邦。 “绿色宜居”始终是这座新城最令人神往的标签。
2013年6月21日签署友好交流备忘录以来,深圳与阿尔梅勒开展了多项以“绿色”为主题的合作。2015年10月12日迎来了“中荷专家——光明绿环工作坊”的开坊,该坊位于光明新区华强创意产业园。作为深化光明新区与荷兰阿尔梅勒市合作的工作内容之一,工作坊以“光明绿环”项目为研究对象,研讨光明绿环竞赛成果,并结合实地踏勘,深化“光明绿环”设计思路,荷兰国际新城研究中心(INTI)提交对光明绿环优胜设计方案的优化建议等相关成果。
如今,深圳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而阿尔梅勒正是走在该领域的世界前沿,双方的绿色互鉴之路由此展开,其应对雨洪的城市空间节点设计对于深圳极富借鉴意义。
秉承荷兰的水文化和城市建设传统,阿尔梅勒地表水系密布,功能复杂,管理严密,在创造城市空间与景观特点的同时,也解决了城市所面临的诸多与水相关的问题。 在阿尔梅勒,不仅通过地表水系形成了天然的雨洪应对体系,一些城市空间节点的设计也起到了改善局部范围暴雨积水的作用。
在中心商业区,建筑密度高,场地硬化多。除了尽可能采用透水地面铺装外,植被屋面也能起到滞纳雨水的作用。在中心商业区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公共建筑之间规划的人工水景作为一种空间节点设计的方式,也可以在暴雨期间存蓄部分雨水,减少局部地面积水量。
友城名片:阿尔梅勒
1976年建城,1984年正式成为直辖市,荷兰第七大城市,25岁以下人口占三分之一。水资源丰富,美丽的公园和大面积的绿化遍布市区。注重文化教育及艺术发展,创新是这个城市的名片。该市也是一个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现代建筑的摇篮,包括莱姆·库哈斯等世界上著名建筑师都在这个城市留下了他们的代表作。城市发展理念是注重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大化地保护环境,同时让生活的舒适性和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达到最佳水平。
编辑 莫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