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不少产品涉及加工贸易单耗标准,改革前对超出标准部分的耗料,只能通过一般贸易征税进口方式进行补充。改革后不再受单耗标准限制,可以按照生产实际申报单耗,今年上半年就节省了成本50万元,不仅减负增效,还提振了我们出口的信心。”东莞达晨电业制品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冯亚显说。
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也同样享受到了改革红利。该公司是黄埔海关辖区一家大型电脑周边产品制造企业,拥有约50家深加工结转客户和供应商,每月结转报关单量超100份,结转货物近6吨,货值约1500万元。由于深加工结转需要上下游多家企业共同参与,企业在办理申报手续时面临单证数据多、时间急迫等现实困难。改革后,企业于每月底前对上月深加工结转核注清单及报关单进行集中申报。“现在我们每月多出15天来整理资料,有充足的时间办理申报手续,可以有效避免程序性违规,海关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有助于增强竞争力。”东聚公司关务负责人颜继业说。
今年5月,为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有效增强加工贸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市商务局近期出台《东莞市全面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工作方案》。方案共有10条具体措施,简称“东莞加工贸易10条”。新政包括增资扩产、设备更新、产品更新、拓展新兴市场、发展保税新业态、内外贸一体化等领域,有政策支持,也有实打实的资金补贴,可谓干货满满。
东莞是加工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加贸之都”。作为全国首家加工贸易企业诞生地,东莞被认为是中国外贸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前2月,东莞市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现去年以来首次正增长——货值534.1亿元,同比增长6.7%。在全球外贸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有样本意义的东莞加工贸易实现逆势增长,显示出强劲韧性。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东莞市加工贸易进出口1773.2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同期东莞市进出口整体增速2.3个百分点,拉高整体增速1.5个百分点,占上半年东莞市进出口总值的27.8%。
延伸阅读
上半年东莞加工贸易发展亮点
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加工贸易进出口1773.2亿元,同比增长5.7%。综合来看,上半年东莞加工贸易还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新老市场齐发力。上半年,东莞市以加工贸易方式对香港、东盟、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分别进出口261.8亿元、248.5亿元、190.4亿元、140.7亿元、8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5.4%、4.3%、5.1%、51.6%,对上述5个传统市场进出口合计占52.3%。此外,对拉美等新兴市场同比增长18.5%。
部分加工贸易机电产品进出口增幅快。上半年,东莞以加工贸易进口平板显示模组43.3亿元,同比增长72.8%;出口平板显示模组54.2亿元,同比增长33.3%。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26.9亿元,同比增长20.3%;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163.7亿元,同比增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