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创新成果展示·工作创新案例
“紫荆花语”:连接深港两地的互联网党建工作平台
(参赛单位: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深圳办事处)
一、项目介绍

“紫荆花语”创立于2015年5月,是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深圳办事处机关党委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微信党建工作平台,是我单位为破解“一国两制”条件下地跨深港、人分两地的党建工作难题而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是当前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载体。
“紫荆花语”这一名称的由来,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紫荆花为香港区花,以花入名凸显我单位作为涉港工作部门的角色定位;二是我单位地处西丽湖畔紫荆山庄,山庄内紫荆花常年盛开,“花语”寓意学习之风如花香沁人心脾。
经过两年多的打磨和运行,“紫荆花语”平台涵盖了新闻资讯、湖畔阅读及紫荆园地三大板块和重要言论、香江动态、“两学一做”及交流园地等十三个子模块,具体详见下图。
通过模块搭配和技术保障,“紫荆花语”在党建工作中重点发挥了以下“四项功能”。
一是“一国两制”资讯的“中央厨房”。 每日追踪境内外有关“一国两制”的热点新闻,推送资讯“大餐”,填饱机关同志的信息“胃口”;博采与香港工作最密切相关的事件报道、重要文章和权威评论,充当境内外党员同志的“信息小助手”。
二是党建活动的坚实载体。单位所有党员均通过实名认证加入“紫荆花语”平台,内地和香港的党员同志均可通过该平台的多人视频会话、文档演示、屏幕共享等功能,参加“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党建教育的在线学习,开展网上理论研讨。
三是理论研究的肥沃土壤。“紫荆花语”作为党建工作领域的探索和创新,载体本身就为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料获取方式,其海量内容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提高了我单位党建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党员干部的心灵港湾。“紫荆花语”高度关注对党员同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设专栏帮助广大党员调适身心、调节情绪、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全体党员持续注入“正能量”,消除身心“亚健康”。
二、提出背景

“紫荆花语”的创立,是在移动互联网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下,我单位机关党委立足自身党建工作实际,着眼于破解党建工作难题,运用微信平台对党建工作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
(一)复杂的舆论环境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更高要求
我单位党员因工作需要,须长期接触大量境外舆论信息,复杂的舆论环境要求我单位党员更加注重加强党性修炼,自觉抵制各种歪理邪说,锤炼好坚强的政治定力。
(二)各支部分散办公使党建工作面临“时间难题”
我单位除自身下设的三个机关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外,还代管香港中联办在深的多个下属单位及其党组织。各单位办公地点、业务属性及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开展党建工作面临突出的“时间难题”。
(三)“一国两制”背景使党建工作面临“空间难题”
我单位作为国家涉港工作人才的“蓄水池”和“加油站”,输出了大批在港工作党员,目前我单位208名党员中,有80多位在港工作,在“一国两制”特殊环境下,他们不宜公开进行组织活动,党建工作面临“空间难题”。
为了应对“一国两制”特殊条件下党建工作面临的这些突出难题,我单位机关党委敢于树立问题导向,对传统党建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依托“紫荆花语”实现党建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全面加强,突破时空局限。
三、创新亮点

(一)创新党建工作平台,因时而动实现党建信息化
“紫荆花语”依托企业微信平台,结合当前广大党员“时时联网、处处在线”的资讯获取特点,运用网络为党建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以便捷高效的方式实现“互联网+党建”,通过更加新颖的形式承载党建内容,提高党建工作效率、提升党建活动效果。2016年我单位组织了庆祝建党95周年党建诗歌比赛、党建风采摄影比赛等活动,2017年举办了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体会征文比赛,许多在港工作的同志也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便捷参与。
(二)创新党建教育内容,促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紫荆花语”每期内容综合了国际国内和香港的最新时事、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相关重要文章,集新闻资讯、党建知识、学术理论三位一体,广大党员每天既接受党建教育,又增加业务知识,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互促。这一做法非常契合中联办工作的实际需要,内地干部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香港信息,在港干部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中央精神和内地情况。
(三)创新党建成果运用,线上内容向线下有效转化
截至目前,我单位将“紫荆花语”前400期内容汇编成册,发放给内地和香港有关部门的党员同志。汇编内容兼具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赢得读者普遍欢迎和赞誉,很多同志将其作为业务工具书、党建枕边书阅读学习。中央有关部门领导阅览了相关汇编后,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我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走出了新路子。
(四)创新党建工作思维,推动党建理论研究提质创优
党委领导确立了“抓党建促研究”的工作思路,在不断加强党建工作阵地和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相关理论研究,推动党建工作实际与党建理论研究有效衔接、协同发展。在“紫荆花语”平台的影响下,我单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建理论研究。
近年来,我单位党建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2013年以来,我单位共申报9项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已结题8项,结题报告经严格评审,分别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今年7月,我单位党委书记施纪明同志应邀赴京出席全国党建研究会举办的2017年全国党建高端论坛,并作大会发言,反响热烈、获得好评。
四、取得成效

“紫荆花语”的实践,既注重形式创新,又着眼确保实效。在今年7月份举办的深圳市“党建杯”创新大赛中,“紫荆花语”项目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摘得大赛(工作创新组)一等奖与最佳人气奖。项目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党建、培训与调研三个领域。
(一)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
通过“紫荆花语”这一党建形式和平台的创新,大大促进了我单位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使党建工作水平上了新台阶。第一,实现了对深港两地党员的全覆盖。我单位通过“紫荆花语”将中央及我办有关党建工作的最新精神和部署及时传达给在港党员,并通过参加培训的香港学员进一步拓展“紫荆花语”在港受众群体,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开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第二,促进了学习教育常态化与制度化。在“紫荆花语”的助力下,我单位扭转了党建工作的被动和滞后局面,开启了党员主动学习、分散学习、有效学习的新局面,党建工作部署、“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其他党组织活动都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有效改善了全体党员的学风和精神面貌。第三,达到了“以党建统领业务、以党建推动业务”的工作目标。“党建是业务的一部分,业务也是党建的一部分”,通过“紫荆花语”平台,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培训工作迈向新高度
“紫荆花语”首先对党员干部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从事“一国两制”事业的党员干部在香港特殊的舆论环境下,容易受到境外媒体的干扰和误导,“紫荆花语”及时为党员干部提供权威、准确的分析与解读,起到了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其次,在从事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教员可第一时间将从“紫荆花语”中获取的“正能量”传授给学员,及时为学员答疑解惑,进一步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近年来,我单位培训工作美誉度不断提高,多个在港兄弟部门向我单位发来感谢信,内地不少单位也主动申请来我单位来开办涉港培训班,这是对我们以党建促培训工作最大的肯定。
(三)调研工作达到新境界
在“紫荆花语”平台推动和引领下,相关调研成果已彰显我单位作为中联办调研基地的角色定位。党建理论研究方面,近几年我单位成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重要成员,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党建研究课题,“年年参赛,篇篇获奖”正是我单位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最真实写照。涉港工作调研和政策研究方面,一些调研成果受到中央涉港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做出了直接贡献。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