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兼职帮发短信,一不小心竟成为电信诈骗“帮凶”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胡聿琦
2024-07-29 20:2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暑假到来,很多大学生想打暑假工来增加收入和社会经验,但一些不法分子也会趁机设下各种诈骗陷阱。近日,宝安区检察院公布一则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提醒学生切勿轻信网络上所谓事少钱多的兼职,增强防诈意识。

孙某系一名在校大学生,眼看假期将至,他便打算借助假期兼职来赚取生活费。2023年6月,孙某在浏览校园交流网时,瞧见了一则工作内容为发送短信的招聘启事,报酬一单300元,发完即刻结账。

孙某心动不已,当即添加了发布者的微信,表示自己愿意承接这份兼职。对方旋即给孙某发送了一条已编辑好的短信,以及有着上百个人名和手机号码的列表。短信内容为:“XX同学,如果您还未收到课程退费……现请添加群号为45XXXXX的QQ群申请退费。”

孙某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见过类似退费诈骗的案例,故而对短信内容心存疑虑,揣测其为诈骗信息。然而,面对这般轻松且来钱迅速的兼职,孙某最终还是拒绝不了“恶魔的诱惑”,依照对方的要求,通过手机将编辑好的短信发送至列表中的上百个号码。此后,多名受害人在收到孙某发送的短信后,添加了短信中提及的QQ群,被骗人民币3000至2万元数额不等的钱款。

经受害人报案,公安机关核查到,2023年6月至8月期间,孙某总计发送诈骗短信6580条,非法获利3600元。同年10月,孙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抓获。

检察官提醒,近年来,随着对电话卡、银行卡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大,诈骗分子只得开始寻觅电信诈骗的“帮凶”。正值暑假期间,众多大学生忙于寻找兼职,部分诈骗分子遂打着“兼职就业”的幌子,于大学校园宣传栏、校内论坛等处发布兼职信息,以高薪诱惑大学生兼职者,让兼职者用自身手机大量发送诸如某某机构退费等诈骗短信,致使部分短信接收者被骗,进而遭遇巨大的财产损失。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在校或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一、切勿轻信网络上所谓事少钱多的兼职,面对高额回报的工作或兼职,务必要保持独立思考,增强防诈意识;二、强化法律意识,切不可随意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等出借或泄露给陌生人,以免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胡聿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