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广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全面开启。来自广州大学24个学院逾6000名学子顺利“出征”。他们奔赴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写下青春注脚。
据介绍,今年,广州大学24个学院6000余名学子组成402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分赴河南、西藏等省外区域和省内多地开展社会实践,组队数量、投入经费、实践里程均创新高。
其中,共组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363支,成功结队172支,结对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服务区域涵盖粤东、西、北,提供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县域科技服务、乡村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服务、古建筑活化、乡村公共服务、决策咨询等领域。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前往清远开展基层理论宣讲,通过该院提供理论宣讲“菜单”、清远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单”的形式,强化宣讲成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入千家万户。宣讲历时3天共13场,听众包括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群众、中小学学生等近千人。
据悉,宣讲团创新采用师生“1+1”组合式供应宣讲内容的方式,既覆盖党纪学习教育、新质生产力、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宣讲内容,也包括清远的革命历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该校外国语学院“如炬晨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员们奔赴英德浛洸镇,开展带货直播、调研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拍摄外语宣传片等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更好地介绍农产品,讲好浛洸故事,调研小组深入市场街坊、田间地头,与当地种植户、销售户交流,收集农产一手资料。
突击队摄制小组用一帧帧镜头捕捉浛洸的绿意和风采,并精心剪辑成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外语宣传片。助农直播间里,学生们热情地用流利的多种外语向广大网友介绍浛洸镇特色农产品“英红九号”、麻竹笋、菜干……4个小时里共吸引1.1万人次观看直播,销售额3881元,创青年助力英德公益直播销售额新高。
该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青振乡建,手绘乡村”为主题,在清远市英德市英红镇锦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挖掘锦田村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将茶园、蔬菜、黄花风铃等元素融入创作之中,师生村民共同完成近100平方米的现场主题墙绘,美化乡村环境、提升村庄整体形象。该实践队还积极宣传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
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团队深入清远英德桥头镇,依托“双百行动”项目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其通过实地调研,对当地水土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分析,并依据检测结果推行一系列创新的土壤生态环境改良措施,如引入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使用微生物菌剂调节土壤微生态平衡等,有效改善作物生长基础条件。此项目获批“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
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富硒技术乡村振兴促进团连续两年深入广福镇,调研特色农产品如食用菌、百香果及鹰嘴桃的富硒技术应用。今年,该团队与政府及农户深入交流,探讨产业发展与灾后重建。在鹰嘴桃种植园、食用菌产业园及百香果基地,该团队采集样品进行富硒检测,助力产品提质。该团队还深入受灾家庭中开展心理辅导、卫生清洁及资助政策宣传。
该校体育学院师生团队则赴新华街第九、第八小学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溺水”的安全教育宣讲活动;教育学院师生团队在平远县举办“阳光心灵,拥抱自我”心理健康培训;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和人文学院深入贵州省安顺市开展非遗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之旅;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美术与设计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建“红脉传承”“科普引航”“乡韵交融•新声启航”“创绘石韵”“乡村绿美”“乡土直播”等八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共建与实践活动。
此外,广州大学学生处、劳动教育中心组织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协会师生代表实践团赴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东石镇、仁居镇、差干镇等地开展“劳动教育助振兴,赋能’双百’显担当”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投身拔花生、割水稻等劳作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价值意义。成员们表示,“体会到劳动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坚韧,在心里深埋下耕耘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火种。”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