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栖息地”大起底!登革热高发季,宝安疾控在行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朱奕 马楠 郭黛瑶 文/图
2024-07-21 22: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高温多雨的夏日,潮湿温润,蚊虫进入繁殖高峰期,病媒生物活跃,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也随之进入高发季。7月21日,“玩转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儿”——蚊媒栖息地大作战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在宝安区凤凰山公园举行。

本次健康教育科普活动通过实景模拟蚊媒孳生地场所展现蚊媒孳生地特点,同时借助游戏卡牌等丰富的形式科普蚊媒孳生地的正确清理方式。

现场揭秘“花蚊子”如何变身登革热传播高手

在深圳地区,最为常见的传播登革热等疾病的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部分地区也称其为“亚洲虎蚊”或“花蚊子”。这种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等蚊媒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是源头消灭登革热的关键。

活动中,宝安疾控专家在 “疾控小课堂”详细介绍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及传播途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并不会直接传播,而这类蚊媒传染疾病主要通过伊蚊作为媒介通过叮咬传播。因此,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播疾病的关键所在。

“疾控小课堂”上宝安疾控专家,围绕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如“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病?”、“感染登革热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哪些症状?”、“一旦被确诊为登革热,是否需要隔离?”等等。

“蚊媒栖息地”大起底,虫媒标本齐上阵

为提高市民对蚊媒传播疾病的认知与记忆,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蚊媒栖息地大作战”沉浸式体验区域。在这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游戏中,参赛者们穿梭于家居环境中常见的十二处蚊媒孽生地,比如水坑、石洞、闲置瓶罐菜坛和花盆等,通过在“疾控小课堂”学习后,用学到的健康科普知识,正确处理积水物品,从源头上切断虫媒孳生地,赢取“玩转科普·疾控的那些事儿”定制奖励徽章,兑换心仪礼品。

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市民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教会大家做好居家环境清洁,源头消灭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正确方法,预防蚊媒传染疾病发生。

本次健康科普活动不仅在“蚊媒孳生地”科普知识点呈现上实现了娱乐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健康科普知识,更有虫媒标本展示,直观呈现“蚊子的成长过程”,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市民对蚊媒的认知。

市民通过亲眼观察蚊媒幼虫从孵化到成蚊的各阶段,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蚊虫的生活习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正确方法。

宝安疾控专家提醒,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预防虫媒传染病,清除蚊虫孳生地从源头上控制蚊虫密度至关重要。控制蚊虫密度最关键的措施是要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使用化学药物杀灭蚊虫,将蚊虫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

本次活动由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主办,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宝安区公共卫生服务福永分中心协办。

蚊媒传染病预防小妙招:

1.室内水养植物至少每周换一次水,清洗植物根部和花瓶;

2.清除室内和阳台花盆底或其他容器积水;

3.室外积水容器清理,水桶、水池等储水容器加盖,搞好卫生清洁,清除蚊虫孽生地;

4.庭院内假山、水池、排水渠、竹洞、树洞的疏通清理;

5.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防止蚊虫飞入;

6.悬挂蚊帐,必要时可采取杀虫剂浸泡蚊帐处理;

7.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蚊水;

8.倡导绿色物理防蚊,必要时定期采用杀虫剂对周围环境进行喷洒;

9.特别提醒: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14天内,出现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发热”或“三红三痛”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登革热“三红三痛”症状:

登革热“三红”:面红、颈部发红、上胸部发红。

登革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疼痛,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腰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朱奕 马楠 郭黛瑶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