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伶仃洋上,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宛如一道跨海长虹。海面水平如镜,桥上车流穿梭,何其壮美。
从6月30日开始,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这个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的车流量就保持大流量运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有力促进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各项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深中通道的开通使得在中山购房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
半小时生活圈,实现当代城市生活
在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当天,深圳和中山之间不仅同时开通了深中跨市公交专线,还开通了深中跨市公交接驳线路、深中机场专线等多条公交线路。如中山市开通的两条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分别是“中山博览中心—深圳前海湾地铁站”线和“中山国际人才港—深圳前海湾地铁站”线,发车频次平均为15-20分钟/班。
在中山,大批深圳和香港居民从深中通道跨越珠江而来,在这里品尝美食、欣赏美景。乳鸽店、烧鹅店里食客满堂,景区之中游人络绎不绝。深中通道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地融合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提供了强大助力。
据悉,6月30日下午至7月7日,深圳和中山两市间的跨市公交专线双边共发2014车次,共发送旅客7.23万人次,日均约1万人。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将深圳和中山之间的通行时间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构建起“半小时生活圈”。
“半小时生活圈”表面是交通时间的划定,深圳与中山两地的经济、贸易、文化将迅速互通融合,深中通道的开通使珠江东岸与西岸的经济、贸易有更紧密的连接。“半小时生活圈”正是借助深中通道来实现这一当代城市生活的状态。
半小时,深圳和中山的时空切换,当代城市生活充满丰厚张力。中山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在城乡统筹、产城融合、人文条件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在土地开发率低、环境承载力高、生活成本适中等方面有很强的城市竞争力。“半小时生活圈”是实现深圳工作、中山居住的重要基础。作为珠江西岸宜居生活的首站,中山将承接深圳溢出的居住需求,中山楼市也或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
“深中一体化”不止于交通
“深中一体化”是深中通道开通前后热议的话题。深圳和中山也在为“深中一体化”“双向奔赴”。
前文提到的深中跨市公交项目是深中两市交通运输部门自去年6月28日签订《深圳市—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以来的重要合作成果之一,被列为两地合作的首批重点项目,旨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地融合发展,加快深中两地“半小时生活交通圈”建设,进一步促进两地人员流动和资源共享,为经济社会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其实,关于“深中一体化”的行动早已开始。
2022年,中山就获得广东省委深改委的支持,提出要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地融合互动发展。
此后,在2022年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上,中山就提出深中通道是中山对接深圳、走向世界的黄金大道,实验区是中山对接深圳、走向世界的无形之桥。
在这次全会上,中山还表示要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建设实验区,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融合发展,要通过坚决破解中山的土地瓶颈制约,主动对接深圳产业集群链主企业配套就近布局需求,打造产业链专业协作基地。
为了推动“深中六个一体化”落地,2023年6月,中山市主要领导率代表团拜访了深圳,深圳市主要领导在会见代表团一行时,明确深圳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山交流对接,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地融合发展。
今年5月31日,深圳主要领导也带队到中山市考察,提出要抢抓深中通道开通重大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谋划推进两地高水平全方位务实合作。
随着双方深入互动,深中双方也在宝安首次举行了2023年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中山方面还正式推出了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
这个位于中山境内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马鞍岛35平方公里、南朗片区19平方公里、民众片区12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合作区将构建翠亨城市新中心、产业链协作基地、高端制造合作基地、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一中心三基地”的空间功能格局。
深圳与中山“双向奔赴”业已取得初步成果。
今年6月,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的最新进展显示,比亚迪、彩迅电子等一批深圳链主企业先后就近落户中山实现了增资扩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其中,2024年至今中山计划新动工深圳重点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54.8亿元。而随着深中通道的正式开通,2024年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也在加紧筹备,预计将为深中经济合作区引入更多的产业资源。
除此之外,在深中通道即将正式通车前,深圳市与中山市联合印发的《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两市将深化跨市域规划研究及重点领域规划对接,旨在加强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产业科创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该行动方案明确了五个跨市域规划研究方向,包括共同开展深中一体化空间协同规划、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跨江低空飞行网络规划以及产业关联与交通流动特征研究。此外,在重点领域规划对接上,涵盖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综合交通规划完善及环珠江口门户地区风貌提升。《行动方案》正式由两市联合印发,标志着深中合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去中山,遇见另一个自己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中生活圈流行起一种很“潮”的网络话题:在深圳,喊话组队成“通勤搭子”“饭搭子”“旅游搭子”,到对岸中山市体验双城生活。
下午5:50,在福田中心区上班的吴昊走进开往前海湾地铁站的11号线,6:10到达前海湾地铁站,7:30回到中山博览中心枢纽。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变化,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只是停留在文字间,但对在深圳工作,中山居住的吴昊来说,这种变化让自己感触颇深:“两地通勤成本降低,通勤时间缩短,双城生活变为同城生活。”
深中通道开通前,不少人在深圳工作,周末回到中山居住,但无论从行车时间还是交通工具,都会让人身心疲惫,而由于工作和家庭的需要不得不如此。“辛苦你一个,幸福一大家。”吴昊笑着复述当时妻子的调侃之语,“但现在不同了,通勤工具为公交车,说走就走,时间可控,双城生活变为了同城生活。”
除了通勤时间的缩短,两地的通勤费用也是大大降低。吴昊表示,之前每周往返两次,高铁有时候没办法买到票,只能选择网约车或拼车,但经常被“放鸽子”,费用也很高,单程都要近200元了,而现在即使每天往返也才200元出头。“迎着朝阳出发,看着夕阳回程,一路上的海阔天空、风轻云淡尽收眼底,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深中通道的建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吴昊们”的通勤方式和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他们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生活的热切向往。
通过深中通道,深圳和中山,从此可以连接每一个清晨和傍晚。在中山从容的喝完早茶,然后到深圳开启一天的工作,“深中同城”工作+生活正在变为现实。
中山,正在成为深圳人宜居的更多可行性选择之一,无论是想寻求更经济宜居居住条件的深圳人,还是想拥有更高性价比置换需求的深圳人,甚至是希望配置资源型物业的深圳人,未来的生活场景,都多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且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深圳中山的融合发展、深中同城生活模式的开启,深中两地经济、贸易连接也将更为紧密,进而带动中山城市价值的攀升。
对于深圳居民而言,深中通道的开通使得在中山购房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高性价比的房价、成熟的城市配套、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和美食之地,交通大动脉的打通,更让这一切利好产生质的飞跃。
深中通道的开通拓宽了深圳人的居住宽度。朝气蓬勃的繁忙和安逸舒展的生活被连接在了桥的两头,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可能。
编辑 刘立波 二审 张畅 三审 邓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