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 86期 | 反诈一线警察孙小刚:扎根社区十三载,练就独有“反诈秘籍”

晶报记者 谢敏 摄影 受访者供图
2024-07-15 07:29
收录于专题:城市英雄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创新形式,让反诈宣传“走新”更“走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在反诈战线上,公安机关一马当先,从防范宣传到打击犯罪,付出所有能做的努力,坚守在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的最前线。

孙小刚深入辖区开展面对面反诈宣传。

今天,我们走进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坂田派出所,了解社区民警孙小刚的反诈故事。他是深圳警队奋战在社区反诈一线警察的缩影,工作中的乐与忧,在一次次打击、劝阻、宣传工作中不断发生和交织。扎根社区工作13年的孙小刚,除了日常社区警务工作,在反诈工作中也摸索出一套独有的“反诈秘籍”,他运用心理学去劝阻、开导被骗者,通过思维导图标注不同类型诈骗的解决方法,多管齐下筑牢社区反诈防线。

精准宣传,筑牢反诈防骗“安全堤”

来到坂田派出所,社区民警孙小刚正准备与反诈蓝马甲队员去“扫楼”,这是他们日常的反诈骗防范宣传工作之一。

“坂田派出所的反诈团队共有11人,其中蓝马甲队员就有8人,辖区内商圈、住宅、工厂等较多,治安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坚持每天开展零距离走访宣传、上门扫楼反诈,现在已经建立了三十多个片区的微信群,平常我们也会将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例或新型诈骗案例发至群内,给群众做提醒。”孙小刚说道。

在扫楼过程中,遇到刚高考结束的张同学,考虑到暑期不少学生会有做兼职的想法,孙小刚立即说道:“你们放假做兼职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有些人打着‘刷单返利’的名号引诱你,最后不仅不会给你返利、本金没有了,自己也有可能涉嫌违法。”张同学听了连连点头。记者跟随着孙小刚的脚步,看他在城中村沿路的商户中间,用生动的案例进行反诈骗宣传,对不同商户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宣讲。孙小刚认为,这是让群众少受骗、不受骗最好的方式,基层民警做反诈,做好大水漫灌宣传的同时,更要努力做好精准的滴灌式宣传。

正如孙小刚所言,反诈宣传工作是上下“一盘棋”,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及各分局相关部门,在努力做着全民宣传、全民科普反诈的工作,而社区民警,更像是这个宣传网络中的终端触角,需要承担更多精准宣传的工作。

“辖区里哪个特定群体遭遇诈骗多,我们就针对这个特定群体开展精准宣讲,辖区有发案,我们的物业物管等各级微信群都会精准发布防范提醒。”孙小刚说,要做好精准宣传工作,就得脚踏实地,一有时间,他就带着反诈蓝马甲队员一起,去辖区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反诈宣传。

创新形式,让反诈宣传“走新”更“走心”

“反诈工作的关键是与群众之间产生链接。”孙小刚曾参加过深圳市公安局警心团队的心理学课程,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课程是EMDR创伤疗法,有效提升了他的心理分析能力,也使调解矛盾纠纷的效率有所增加。

谈及学习心理学的契机,孙小刚说道:“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就是要充分了解群众的诉求,学会倾听和沟通很重要,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反诈工作。”

前段时间,坂田派出所接到某银行工作人员报警,称刘女士(化名)要在柜台办理大额转账,怀疑被骗。接报后,孙小刚立即出警,到达银行先是与刘女士握手并表明身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简单交谈得知刘女士在网络上认识了一名“外国男友”,对方表示自己在国外办事,有件古董包裹被扣押在中国,需要刘女士先垫付一万元人民币,待处理完国外事务会马上到中国归还垫付的钱,并与刘女士结婚。“我十分理解您的心情,好不容易遇到一位知心朋友,您又是重感情的人,但是咱们不着急转账,他说包裹被扣押而不是被销毁,我们先核实清楚再做决定。”孙小刚一听便明白这极有可能是网络交友诈骗,但却坚定站在刘女士的角度考虑,不断安抚其情绪。经过核实,最终刘女士回过神来,恍然大悟。孙小刚及时遏制了此次电信诈骗的发生,成功劝阻拦截,避免了刘女士的经济损失。“如果用常规的劝阻方式直接说这是诈骗,受害人一时间可能难以接受,心里也容易抵触,我们首先要共情受害人的感受,理解她的处境,与她产生心理链接,她才会信任你说的话。之后再慢慢引导她看清事实,她才会彻底醒悟。”孙小刚回忆道。

与反诈蓝马甲“扫楼”,是孙小刚的日常。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是孙小刚的口头禅。反诈工作时常会让人处于高压环境,心理学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情绪,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激励,让人保持工作的热情与动力,获得有效疏解。这不仅帮助孙小刚与群众建立更好的沟通桥梁,还能使他在应对压力和挑战时自我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专业素养。

每成功劝阻一起诈骗,最大程度降低群众的损失,是孙小刚最有成就感的时刻。除了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反诈工作中,思维导图也是孙小刚的“秘籍”之一。

关于思维导图的诞生,孙小刚笑着说:“我不是一个逻辑思维很清晰的人,起初也是想通过思维导图,明晰社区的各项工作,便于日后梳理。”孙小刚的反诈思维导图详细标注了不同诈骗类型的不同解决办法,通过推出按图索骥反诈工作法,大大提高了反诈骗工作效率。孙小刚扎根社区,通过深入分析各类诈骗案件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提炼反诈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诈秘籍”。

乐与忧交织,唯有坚定信念一往无前

“预防性宣传就是上门扫楼、零距离走访宣传;精准反诈则是派出所收到市局、分局反诈中心研判的预警信息后,反诈团队成员立即拨打受害人电话,实时进行劝阻拦截。”孙小刚表示,情形紧急时,反诈工作人员会立即上门劝阻。

但是,反诈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打电话被挂断、上门劝阻不开门、群众不愿意配合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有时候群众不支持不理解,也多少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很着急,所以我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很重要。”孙小刚感慨道。

曾有一宗拦截劝阻案件,孙小刚找到当事人,及时进行了劝阻,苦口婆心进行宣传讲解,说通了当事人放弃转账及时挽损。本以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劝阻拦截工作,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这个当事人再次找到孙小刚,表示自己可能被骗了,已经转账一万多元。

详细了解情况后,孙小刚很有挫败感,“我明明已经把所有该讲的都讲了,告诉他哪些东西不能信,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没想到他还是被骗了,有时候会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我说得不够清楚。”

类似的困惑,或许很多反诈一线的警察都曾有过。反诈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有多少人是因为接触反诈宣传免于被骗,无法反映在统计数据上。

“不管有没有用,有多大用,我们都必须坚持把反诈宣传用心做好,我们要相信,每一次的精准宣传,每一次的反诈宣讲,都能帮助大家免于被骗。”孙小刚认为,要做好反诈宣传工作,内心一定要坚定。

电信网络诈骗仍是市民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有无数反诈警察前赴后继,与我们一起筑起了防护墙,才挽回了数以亿计的损失。但诈骗手段仍在更新迭代,反诈形势依然严峻,唯有警民携手,才能取得反诈的最终胜利。

【孙小刚】

龙岗公安分局坂田派出所民警,他是深圳警队奋战在社区反诈一线警察的缩影,扎根社区工作13年,摸索出一套独有的“反诈秘籍”。

(作者:晶报记者 谢敏 摄影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