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口岸上半年超3000万旅客出入境,四度刷新单日客流新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 通讯员 林波 王志江 文/图
2024-07-01 21: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记者从罗湖边检站获悉,今年上半年,罗湖口岸共计迎送出入境旅客超300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单日最高客流超24.8万人次,连续四次刷新恢复通关以来单日客流记录。

“人流奔涌”大湾区发展提质提速

罗湖口岸作为深港两地交往的重要纽带,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以及高效的通关模式,让更多的出入境旅客信赖并选择从该口岸通行。

来自香港的陈先生是罗湖口岸的“常客”,每个周末都会来深圳消费,俨然成为半个“深圳通”。“来得多了,感觉深圳的地铁线路去哪里消费购物都很方便。” 如今,越来越多像陈先生这样的香港居民选择到内地旅游、探亲、消费,内地旅客也倾向于将深圳至香港作为出境游的首站。这种“双向奔赴”的趋势,不仅推动了两地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更深层次地促进了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的繁荣发展。

今年“七一”期间,深港两地都推出了不少文化活动和免费参观项目,加上今年“七一”假期与双休日相连,高考和中考分别结束,深中通道也在6月30日下午正式开通,与朋友家人一起跨境游玩消费热情高涨,口岸多次呈现客流双向高峰。6月29日至6月30日,罗湖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超47万人次,其中6月30日单日客流超24.8万人次,再次刷新恢复通关以来客流新高,实现以“高水平通关保障之功”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之效”。

“政策利好”国际朋友圈扩围扩容

随着今年一系列互免签证协定以及内地赴港澳“个人游”扩容等出入境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国家移民管理局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欧亚十二国免签等多项政策施行,内地与港澳加速互联互通、“一家亲”氛围更浓,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日益便利。

“以往我们接待的旅行团大多集中在香港,但自从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国际游客都会选择从香港入境,然后通过罗湖口岸来到深圳、广州等地,享受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五一”假期,香港导游方先生带着一队“国际友人”们,说着“city不city”的网络热梗,感叹便利措施保障让ChinaTravel更easy。

罗湖口岸目前是深圳出入境客流量最大的口岸,同时也是各大旅行团首选的跨境旅游集散地。今年以来,罗湖边检站为旅游公司协调解决多项困难,优化团体旅客验放机制,种种贴心服务打通了层层“关卡”,让外国游客的中国游体验更流畅。今年以来,罗湖边检站共查验“144小时免签旅游团”超4300个,安全高效查验外国人超数十万人次,同比增长两倍以上,直接带动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大提速,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了新优势。

“美美与共”深港文化带互联互通

通关的便捷不仅体现在交通上,更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深圳“双区”建设的背景下,罗湖口岸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出入境通道,更是深港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深港两地成功举办,从文博会的中外文化交融,到艺术展览的频繁互动,再到香港首届“中华文化节”和“罗湖深港文化月”的精彩来袭,深港居民在文化上的相互欣赏和学习,让深港文化的融合更加深入。

与此同时,罗湖边检站积极开展“文化国门”建设,邀请深港两地青少年管弦乐团到罗湖口岸开展音乐快闪活动,并依托罗湖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主题活动,搭建深港两地文化情感交流的桥梁。同时,针对跨境学童、研学旅行、文体交流、商务考察团体等,该站还实行跨境学童和长者专区等候检验放,上半年验放跨境学童超54万人次,为现场旅客提供紧急救助20余次,让出入境旅客真切感受到大湾区的文化厚度、人文温度。

此外,罗湖边检站紧跟深圳边检总站“136”工作部署,聚焦“警务模式新”新质战斗力提升,积极开展检查管理模式“微创新”,主动对接免税集团、港中旅等企业,采取上门普法送服务、简化证件办理流程、提高查验效率、优化清场安排、提前预警办证高峰等5项便民惠企措施,助力免税集团月营业额大幅增长,推动“人民南商圈”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标属地发展规划,做到“地方政府有规划有需求”,“边检部门有措施有响应”,主动将边检工作融入罗湖区“三力三区”建设大局,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注入强劲的边检动能。

编辑 温静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 通讯员 林波 王志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