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协作走向纵深 融通跨越谱写新篇

宝安湾
2024-06-29 08:50
摘要

今年3月,中山市工信局与深圳市工信局召开深中产业一体化工作对接会,两市工信部门就深中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协同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推广应用鸿蒙系统等事项开展深入对接交流、达成广泛合作共识

▲中山市岐江两岸。

一桥建成,融通跨越。穿越大洋,共赴未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中山两地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背后,将碰撞出哪些绚丽多彩的“火花”,将给中山带来哪些“新变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中山,如何加快推动与深圳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对接深圳、学习深圳

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

“深中两地产业一体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山将成为深圳跨城合作的首选城市。”日前,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伟强在接受宝安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市将在产业集群协同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主题产业园共建共享、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联合招商等领域加强对接合作,立足“深圳所需”、发挥“中山所能”,积极探索中山与深圳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协作新路径。

▲建设中的中山翠亨新区。

今年3月,中山市工信局与深圳市工信局召开深中产业一体化工作对接会,两市工信部门就深中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协同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推广应用鸿蒙系统等事项开展深入对接交流、达成广泛合作共识。“当前,我们大力学习借鉴深圳培育发展‘20+8’战略性产业集群成功经验做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了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发展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与深圳‘20+8’产业政策作了衔接,强化与深圳产业政策协同。”林伟强介绍,中山市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协同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4+6”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中山市工信局与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借智借力开展产业规划研究并绘制招商图谱,协同推动产业强链补链。

林伟强透露,2024年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正积极筹备,将以深中经济合作区等平台为载体,联合招引培育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企业,共同补齐产业薄弱短板环节,开拓“双城联动”产业合作新模式。

“海陆空铁”一体化发展

实现深圳、中山“硬联通”

去年6月,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签订了《深圳市 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两市在港航、航空、物流、轨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为迎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中山市锚定与湾区相邻城市60分钟通达,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目标,全面加快深中通道连接路网建设工作。

道路方面,中山规划的“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现有8条已通车,近3年新建成的高速项目总里程超过100公里,到2025年,中山市与相邻城市将实现1小时通达。全面提升市内各镇街与深中通道的衔接效率,全市规划的“三环十二快”干线公路网,“内环”已基本实现快速化;“中环”中沙港公路、逸仙路已完成快速化改造。“十二快”中古镇快线、黄圃快线等8条快线已通车。

当前中山市正加快构建“四纵三横”轨道交通网络,全力打造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外通畅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水路方面,今年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将推动中外运、神湾港、小榄港等港口码头建设及升级改造,力争全年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同比提升20%以上。到2025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车道”,稳步提升港口能级,力争实现全市5000吨级码头占比达30%以上。“我们正结合中山产业发展需求与深圳港资源优势,积极与深圳重点港航企业就岸线招商工作开展交流互动,探讨合作机会。”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富全介绍。

在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方面,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紧密协调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丰翼科技,在各方通力合作下,于4月12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该航线起降点分别位于深圳南山和中山市小榄,航程约71公里,飞行时间约45分钟,比陆路运输节省约一半的时间。

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自2022年起,我们全面对标学习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经验。”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赵湘介绍,中山市政数局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推动全市政务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深圳接轨,学习深圳“一网通办”“秒报秒批一体化”等服务举措,实现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达87%,“零跑动”事项占比达95%,超100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批”,可“免证办”事项超1300项,推出“一件事”服务超1000项,惠企政策实现“即申即享”。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及公共服务等多领域推动营商环境取得突破,诸如建设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照通行”中山专区,实现37个经营许可事项“证照联办”,推行企业水电气网“一站式”联办改革、二手房过户与水电气网一次申请、联合办理等多项服务企业的便利措施。

▲沙溪民俗活动。

与此同时,中山主动与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对接,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建设“深中融合专区”,已经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涵盖户政、出入境、人社、税务、商事登记等面广、量大的业务领域,推动中山市服务平台“中易办”城际融合服务专区整体进驻“i深圳”App,为深圳市民提供中山政策导航、招商引资、文化旅游、政务办事、新闻资讯等服务。此外,与深圳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设深中服务专区,推动两地市场企业群众诉求提交、分办、解决和监督全流程高效办理。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还成立了“香山税悦”税务工作室,主动对接、服务高层次人才以及深中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通过“专属服务热线”“专属办税通道”“税惠e码通”“税企座谈会”等专属服务渠道,为人才和企业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和一站式联通服务。

市民关注的公积金方面,6月21日,深圳、中山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签署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深中住房公积金互认互通、一体化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赵湘介绍,目前,深中两地公积金中心已实现缴存、提取等19项业务“深中通办”。

探索共建信用经济试验区

加快推进信用建设跨区域合作

完善的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跨区域信用协作,实现信用共享共用,通过信用赋能,对推动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与深圳信用领域合作方面,中山市开展了哪些工作?

▲隆都蒸年糕。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尹明表示,目前,深圳、中山两市基本建立了各层级的协作联动机制,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推进了务实合作,取得良好进展,“深圳+中山”模式正不断刷新。

近年来,中山市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让信用成为企业可直接兑现的“真金白银”,持续擦亮“信用中山”金字招牌,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用”动能。2023年,中山市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地级市中排名全省第一,2024年1-2月取得全国第一的历史佳绩。

尹明透露,目前中山市正积极探索共建信用经济试验区,加快推进信用建设跨区域合作,促进深中乃至珠江口东西两岸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中山将以深中通道通车为契机,以“信”为桥,以“信”为基,加快推动两市信用跨区协作,推动两市实现信用基础设施联动、营商环境一体化、信用产业集聚区共建,促进信用赋能产业协作,共同开展信用经济支撑,健全两市信用合作机制,进一步细化落实两市信用合作重点事项,推动深中区域信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信用支撑。

增强两地消费互补

城市“绿肺”等你打卡

大桥东端,深圳消费市场庞大、消费业态丰富、消费群体年轻、生活节奏紧凑,是一座标准的“消费之城”;大桥西端,中山消费市场则偏向慢节奏、休闲化、舒适性,消费市场正好与深圳互补,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中山市博物馆。

“我们将借助深中通道通车的契机,打造两地消费热点。”中山市商务局局长黄识航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将为中山人民带来更丰富的消费体验。从短期看来,更多中山等珠江口西岸的消费者可享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消费环境,在周末两天时间内,可以去深圳、香港等地“拖箱消费”;从长期看来,深中通道无疑为中山“向东取经”打通了一条快速通道,将会有更多优质的消费场所的打造、升级、运营的经验被“从东向西”输送过来,为中山的消费场所更新换代提速。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为深圳人民带来更多新颖的消费体验。中山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宝藏美食”不胜枚举。据悉,中山是广府粤菜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中山市广泛挖掘并打造全市潜力美食街区和夜经济集聚区,网罗全市22个镇街的美食并发布中山美食地图、中山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的同时,还开展“知味中山”促消费活动、夜间出行打车券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夜经济发展,持续助力中山“美食文化名城”不断“出圈”。

“中山美食小而精、多而繁,我们发布的名菜名小吃不过是其‘冰山一角’。”黄识航表示,许多隐藏在街头巷尾、看起来“貌不惊人”的小店小摊,往往能给食客们的味蕾带来独特的惊喜,这些惊喜就留给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口东岸的朋友们亲自挖掘。

除美食外,中山还拥有湾区一流的宜居环境。据介绍,五桂山生态保护区,被称作“湾区绿肺”——占全市面积1/9,达270平方公里。五桂山辖区内青山连绵、溪水常流、四季花香,其中的“五桂雄峰”是珠江口西岸最高峰,也是中山十景之一。五桂山还是国内野生土沉香的重要产地,其沉香文化历史悠久,正等着深圳人去“打卡”。

做大乡村文旅

吸引更多人来中山游玩

据悉,深圳、中山就两地文旅资源开发和宣传推介、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文艺展览演出、文旅市场执法监管等领域进行了沟通,并在图书借阅服务、文化艺术交流、深化文旅产业合作、文旅资源宣传等方面实现共享共推,取得一定成效。

▲中山崖口。

据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黄健敏介绍,目前深中两地正在谋划的文旅活动和合作项目包括举办金色大地音乐会——“龙腾伶仃洋”畅享深中通道音乐会、深中通道主题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岭南潮声”粤港澳大湾区书法作品展、“品读湾区”9+2城市悦读之旅、中山文旅(深圳)推广活动,以及制作深中联游宣传折页及中山文旅手绘地图、策划“文旅新生活 乐享趣时光”2024年中山市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促进两地文化交融互促。

“可以预见,深中通道通车后,会有大量珠江口东岸游客到中山游玩,为了更好承接这些流量,中山已做了充分准备。”黄健敏透露,目前中山已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升级完善“智游中山”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汇总全市景点、酒店、美食等旅游资讯,为游客提供集成服务;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核心景区孙中山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改造和基础设施修缮提升项目正在全面铺开建设,香山古城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东段工程将于7月完成。

此外,中山还将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微度假”等业态蓬勃发展,满足市民乡村旅游需求。相比深圳的快节奏生活,小众而仿若“世外桃源”的乡村旅游无疑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态、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乡村旅游或将吸引更多人来中山观光游玩。

不仅如此,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也推出了深中两地经典景区畅游风味行、多彩风情体验游、岭南水乡田园沉醉游、恬意生态忆古游、特色收藏与时尚生活雅致游、璀璨灯影与科技文明体验游、秀美风光客家文化体验游、网红文旅体验惬意游、都市气象与乡村风情漫享之旅、深中艺术风雅行等十大精品旅游线路,涵盖了中山和深圳两地文化地标、文艺场馆、A级景区、特色古村、乡村美食、主题乐园、文旅综合体等旅游资源,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迅 韩翀(中山日报供图)

(感谢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日报社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