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此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首次颁奖,主要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发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自设立至今,共有37位科学家获奖。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
薛其坤,1963年12月生,籍贯山东蒙阴。1984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2011年至2016年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3年至2020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17年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2020年起任南方科技大学副书记、校长,2022年起任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主任。
2023年10月,与研究团队一起做实验。
量子科技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被认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从2008年起,薛其坤研究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生长―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相结合的独特技术手段开展了对拓扑绝缘体的研究。他们首次建立了Bi2Te3家族拓扑绝缘体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动力学,发展出严格控制材料组分的三温度法,生长出了国际最高质量的拓扑绝缘体样品。他们所提出的生长方法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拓扑绝缘体样品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首次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绘制出三维拓扑绝缘体在二维极限下的电子结构演化,该项成果为基于拓扑绝缘体薄膜的大量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他们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揭示出拓扑绝缘体表面态的拓扑保护性和朗道量子化等独特性质,也引起了很大的国际学术影响。薛其坤团队与国内其他相关科学家的努力使得中国在拓扑绝缘体领域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从2009年起,薛其坤领导的实验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斯坦福大学的合作者,基于所获得的高质量拓扑绝缘体薄膜,开始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进行实验攻关。2012年底,在Cr掺杂的(Bi,Sb)2Te3薄膜中,他们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最重要科学效应之一,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十余年最重大的科学突破之一,是我国对世界物理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得到了杨振宁先生等知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薛其坤带领团队发现界面增强高温超导,是近年来高温超导领域的重要突破,在国际上开辟了高温超导的全新研究方向。
因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发现的成果,薛其坤2014年、2022年先后两次受邀在由诺贝尔基金会发起的诺贝尔论坛(Nobel Symposium)做特邀报告,还在相关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如国际分子束外延大会(2014年)、国际半导体物理大会(2014年)等做大会特邀报告(均为中国大陆学者第一次做大会报告)。也因这项研究成果,薛其坤获得了2024年度美国物理学会奥利弗·巴克利凝聚态物理奖。据悉,薛其坤是首次获得该奖的中国籍科学家。此外他还获得了2022年度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菲列兹·伦敦纪念奖。该奖是公认的国际低温物理最高奖,他也是首次获得该奖的中国籍科学家。
61岁的薛其坤仍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率领团队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问题、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量子物态的应用、拓扑量子计算的实现等重大科学问题继续努力奋斗。
去年10月接受采访时,薛其坤表示:“未来,我们计划做的是,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从而更新凝聚态物理基础理论,寻找新的高温超导材料。为此,我们在南科大搭建了新平台,组建了新团队,成员也正在进行方案设计、仪器打造、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攻关。我们希望发挥清华大学和南科大两所学校团队攻坚的力量,争取早日做出重要的成果。届时,不仅能产生世界级的科学技术,还能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薛其坤作报告
育人、科研两不误 身体力行回答“百年教育之问”
薛其坤是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杰出战略科学家,更是人才培养的领航者。
“从更深层次来讲,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它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最优秀的人才。从分工来看,高校在‘理论研究’和‘人才供给’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着眼于未来,大学必须注重人才培养,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在薛其坤看来,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4月13日,在2024年南科大校园开放日活动中,他以《相约南科 共创未来》作南科大创新发展报告。他表示,南科人将带着改革创新的“深圳基因”,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将南科大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样板,让南科大成为学子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国家信任的大学。
这不是一句口头承诺。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薛其坤制定了“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每当开启新学期教学周,他都会与南科大老师一起走进课堂,现场聆听教师们授课,并与师生进行交流。
现场聆听教师们授课。
围绕南科大的拔尖人才培养举措、回答“百年教育之问”,薛其坤提出“三步走”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卓越计划为核心的“五大行动计划”。针对人才培养卓越计划的实施方面,学校打造通识与专业结合,深化书院与院系协同育人新模式;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形成学科与大科学平台协同育人新模式;校企融合,探索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互动的新育人模式;实施本科生“学术推进计划”,支持学生自主科研。通过“创知”,培养探索重大科学问题的科学家;通过“创新”,培养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工程师;通过“创业”,培养掌握原创硬科技的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南科大成功入选“双一流”,成立首个与国际著名企业合作的卓越工程师学院,稳步迈向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
2月, 薛其坤一行查看一教副楼改造情况。
薛其坤曾表示,“在未来的40年,像美国硅谷等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地区一样,深圳也应该建立起一所能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使命的杰出大学。这是南科大的目标。”
“科研不能简单只以结果为评价导向,不能只看发了多少文章,而是要看科研工作者每天工作了多久,是否保持追求科学的精神和热情。”薛其坤说,“探索科学和自然奥秘本身就是一个振奋的事情,希望更多年轻人、青少年,能秉承追求科学、探究奥秘的理念,学好知识,为人类科学进步作出贡献。”
(图片由南科大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