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峦山下,坪山河畔,一座没有围墙的“空中校园”正以青春蓬勃的活力和多元精致的面貌,在探索中国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6月22日,深圳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技大)举行2024年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广大学子、家长、市民朋友走进校园,深度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师资水平、教学与生活设施,一览“空中大学”的风采。
作为深圳重点打造的第三所本土高校,深圳技术大学发展势如破竹,仅用1034天就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创办突破,缔造了大学建设的“深圳速度”。在此次开放日中,深技大设置了13个招生学院展区,向大众开放学校实验室,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在深技大师生的引导介绍下,学子们带着好奇与欣喜探索学校各个专业领域,感受这所大学的建筑肌理和人文魅力。
应用型大学具有注重实践教学、学术成果转化率高、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等特点,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应用型大学是新事物,深圳技术大学的起跑线,正始于技术与社会深度互嵌、技术范式高速迭代的时代机遇,其诞生背景、建设目标以及定位属性决定了它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繁荣的育人育才使命。
“深圳技术大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正如深圳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岩鸿在校园开放日时所说,它是一所致力于克服“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大学;一所服务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大学;一所独具特色、改革创新、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一流研究型技术大学。
深技大学子研发的机器人受到来校参观学生的喜爱。
为了实现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深圳技术大学在数字化网络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与零部件机器人、精密制造设备、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和创意设计等领域开设39个本科专业。此外,学校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技术成果从课堂、实验室走向企业,走向生产线,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去年4月,备受各界关注的OpenHarmony(开源鸿蒙)智能机器人Spark-H正式发布。该智能机器人产品由深圳创想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NXROBO)联合深圳技术大学共同研发,是全国首款基于OpenHarmony(开源鸿蒙)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平台,用于学习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和机器人控制各项技术,可以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进行学习和科研开发工作。
穿戴式前额脑电EEG方案、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微小卫星离子液体电推进系统……在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上,深圳技术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智慧医疗健康、物联网、储能电池等产业重点领域,通过实物展示、视频讲解、海报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54项科技成果,展出成果具有可期的创新性、应用性等特点,进一步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深技大不断拓展人才与产业的适配性,覆盖面。“今年新增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都是面向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技术大学始终坚持‘国际化’和‘校企合作’两条腿走路,根据产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致力于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在深圳技术大学教务部兼招生办主任刘宏伟看来,深技大的学生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爱实践,动手能力强,走出校门后,很多都成为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
近年来,深技大这所新办高校从“出口”与“入口”两个方向证明了其办学实力。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毕业典礼上,1952名本科生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深圳技术大学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的116名研究生获得博士及硕士学位。部分硕士毕业生已被东京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选择就业的硕士毕业生,三分之一签约腾讯、华为、比亚迪、阿里、小米、三星等国内外龙头企业。
深圳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此外,计划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收到深圳本地头部企业和各领域知名企业如腾讯、比亚迪、大疆、荣耀、百度、格力、联想、国药、字节跳动等的录用;近四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被国内外名校录取,将前往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布朗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格拉斯哥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提高大学国际化办学质量和水平,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和时代担当。建校之初,深技大就充分借鉴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努力建成一流的研究型技术大学。
截至目前,深技大国际合作伙伴已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83所国际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建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出国交流交换活动50余次。学校与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办“3+2”伦琴人工智能实验班,与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打通硕博联合培养国际通道,与瑞士8所高校合作创建中瑞创新中心(深圳),这也是深圳高校首次与瑞士应用型高校共建创新中心。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一直以来,深圳技术大学努力推进与法国高校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新路径。今年4月,学校与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法国ESME工程学院、法国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师学院三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今年5月,深圳技术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学术、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推动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深圳技术大学2024年校园开放日活动,吸引众多学子、家长参加。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国际课程是深圳技术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通过国际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竞争力。2024年第一学期,深圳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学生工作部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业务流程建模、产业价值链管理、项目管理的控制论方法、品牌管理、工程师创业学、欧洲创新与技术管理等6门短期国际课程,由来自德国、瑞士、奥地利海外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和机构的教授及高管线下全英授课,逾150名学生踊跃参与。
“这门课不止是一门创业课,更是一次关于创业思维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探讨。”外国语学院陈依岚在学习工程师创业学时这样感慨。该课程任课教授Ralf Laier曾在世界知名投行高盛、索罗斯基金管理集团等公司担任高管,并在德国创立公司。他以自身创业失败的经历为例,分析了创业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挑战,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创业画卷。Ralf Laier鼓励学生们从问题中寻找创意的转折点,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培养创新创业精神。这些话语不仅成为了创业课的精髓,也为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从创校之初就树立的国际视野,到如今与83所国际高校、机构签约合作,在一次次交流互动中,深圳技术大学的全球“朋友圈”加速扩大。深圳技术大学以新观念、新形式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不断走深走实。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深度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华为未来技术学院、华为鲲鹏精英班腾讯安全特色班、百度人工智能菁英班、顺丰特色班……深圳技术大学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学校已经与华为、腾讯、中芯国际、比亚迪等250余家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项目400余项,联合共建实验室35个、共建产业学院3个、企业精英班6个、实习实训基地158个。
“这些赛车都是你们自己研发的吗?最快速度能达到多少?”每年的校园开放日,深圳技术大学赛车工作室内总是挤满好奇询问的学子。深圳技术大学赛车工作室由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牵头建立,是以研制燃油巴哈越野赛车、电动巴哈越野赛车、电动方程式赛车、无人驾驶赛车以及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公益科普活动为目标的科创组织。
据悉,深技大赛车工作室现已组建六支车队,每年自主设计、制造赛车,定期参加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的巴哈大赛与电动方程式大赛等国内赛事,未来将参加Formula Student Switzerland、Formula SAE Japan、Formula Student Germany等国外赛事。截至2023年12月,赛车工作室共获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奖项20项,校院级奖项15项。
“刚进学校时出于对赛车和车辆的喜爱而加入赛车工作室,后来逐渐从组长成长为一辆赛车的设计总监,这迫使我不断学习相关跨界知识,更深入地了解各个部分如何影响车辆性能。”对今年毕业的极光车队原技术总监魏嘉畅而言,在赛车工作室积累的知识经验,将他从一个赛车爱好者变成了一个能从专业角度去分析和设计赛车的“准工程师”。“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我提前接触到了未来可能的工作内容,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毕业后顺利收到了名企offer。”魏嘉畅说。
5月16日-18日,深圳技术大学举办第四届汽车文化节暨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展示活动。车展现场云集了奔驰、奥迪、特斯拉、蔚来等知名车企。“汽车文化节是一次重要的教学展示活动,充分体现了深圳技术大学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Franz Raps介绍,第四届汽车文化节除了由学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组织策划,还有来自生物医学和商学院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了学校各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比赛中磨炼专业技能,在活动中锤炼综合素质。深圳技术大学坚持“项目实践促进专业学习、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技能、科创竞赛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方向,构建了“课程实验+项目实践+校企合作+科创竞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锻炼机会和平台,让知识走出书本,让能力融入实践。
华为ICT全球总决赛二等奖,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全国二等奖……近期,深技大学子又将多项大奖收入囊中。在今年举行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广州工行”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深圳技术大学6件作品从全省157所院校的3.4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现场赛,最终斩获5金1银,金奖数量位居全省本科院校第5。
在第二十届文博会这场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的重磅展会上,深圳技术大学携400余件师生作品首次参展,让深技大学生的设计作品走出课堂,接受市场与大众的检验。参展作品立足实践与应用,以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艺术与科技为主,聚焦当代社会的热点议题,充分体现了深技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深技大在高校设计教育领域探索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最喜欢的是学校7米高、全程近10公里长的‘空中连廊’,无论刮风下雨,我们都可以安全方便地行走校园。”2024年本科毕业生李乐雅在毕业典礼分享道。作为一所年轻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凸显现代化、智慧化特点。学校基于校园建设用地,提出了极具创新的“空中大学”设计理念,通过二层连廊将校园各区域连接,既便利通行,又保障了师生出行安全。
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承载着学术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圳技术大学图书馆以中国传统建筑中“单斗只替”为创作母题,用现代的设计手段重新构建,凸显出东方艺术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是全国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务广大学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深技大在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举行图书馆106光影厅剪彩仪式,学校师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杜比影院”。106光影厅内的音响、放映机、座椅等配置可与市场影院相媲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视听享受,图书馆还会在每学期周六晚举办《光影之约》活动,面向校内师生展播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丰富校内文娱活动,助力校园人文建设。
人文为体,技术为用。在一所以“技术”见长的学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同样得到重视。深技大不仅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走在前沿,也在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学生在大学期间塑造健全的人格,保持生命的丰盈充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深圳技术大学,学子们秉持“唯实求精”的校训精神,在各自的领域闪烁着光芒,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面对复杂的技术规程和枯燥繁复的实验,我曾遭遇无数次失败,信心屡屡受挫。但在导师的教导引领下,我开始学着‘清零’,不再纠结失败,主动破局,逐渐成长为懂技术、会创新的‘后浪’。”李天绘今年毕业于深技大研究生院材料工程专业,三年来,她参与了多个研究课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接下来,李天绘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收获,前往东京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招生省份从2019年的5个增加至2024年的23个,招生专业由6个增至39个,招生录取人数由800余人增至4000余人。敢想善为,敢争一流。年轻的深圳技术大学正全力托举着年轻的学子,在携手并进中共筑强国之梦,绽放青春芳华。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