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谈恋爱真的会让人变“傻”?未来二氧化碳可以原地变成“粮油”?科学服药的“十二时辰”是如何分布的?6月23日,全国首个高校科普互动专列——“下一站 深理工”主题地铁专列在深圳地铁6号线、4号线正式上线。结合深圳理工大学七大学院的研究方向,主题专列内展示了前沿的科研成果,并设置了有趣的科学冷知识与互动问答,激发全民科学探索的热情。
全国首个高校科普互动专列在深圳上线。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深理工和光明科学城联合推出,共设置了6大主题车厢,包括深理工总体介绍、人工智能、新材料、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医药学等。除了能在车厢内沉浸式感受科学的魅力,由AI生成的科学主题海报也将在6号线支线各站厅亮相。市民还可以乘坐专列,到“深理工”站下车,了解深理工主校区的校园环境。
AI海报在站厅同步上线。
踏上第1节车厢,犹如进入深理工的科学探索宇宙:告别一刀切的“一天8杯水”法则;有了意念当“指挥”,假肢也能很“听话”;解锁全身磁共振成像新场景……这些刊登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科研成果,都以“接地气”的形式呈现,巧妙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
坐地铁了解“科学饮水公式”。
第2节车厢的主题是“人工智能的世界”,由深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和算力微电子学院共同打造。在这节车厢里,乘客们能够了解到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大事件,关于AIGC的三要素,以及AI在药物研发、诊断辅助、机器人手术等领域的应用,切身感受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在第3节车厢内,清新的绿色扑面而来,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这是由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打造的“环保森林”主题车厢。有哪些新能源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化学元素能造出哪些令人捧腹的“谐音梗”?市民可以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解锁车厢内隐藏的互动问题,走进新材料的神秘世界。
如果有“隐形衣”,它会用什么材料做成?
除了“高大上”的科研成果外,科普专列上还有不少实用的小贴士。在脑科学主题车厢内,“生物节律”小知识可以帮大家更好地调节生活和工作,座位旁的脑波小课堂、“变聪明的10个小妙招”同样干货满满。车门处,还贴有锻炼专注力的小游戏,等着大家来“找茬”。
脑科学小贴士。
合成生物学主题车厢揭秘了未来“生物人”的日常,介绍了二氧化碳变“粮油”,细菌变身代工厂等新兴技术。医药主题车厢内,时间元素无处不在,从凌晨5点到晚上睡觉前,时间轴上标注着适合服用的不同药物种类。
科学服药的“十二时辰”。
这辆满载科学知识的互动专列同时融合科学与艺术元素。上线期间,深理工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和深理工的教职工、联培博士代表,联合深圳交响乐团、中科附高、宝滨小学等进行了舞蹈和即兴演奏的快闪活动,在毕业季的盛夏将青春活力和温暖治愈带给了深圳市民。
为市民即兴演奏。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