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深圳将是怎样的美好?市民为城市规划“支招”

读特记者 徐强 文/图
2017-11-10 21:18
摘要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编制工作自上周全面启动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编制工作自上周全面启动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10日,市规划国土委邀请几十位市民和各领域的专家,参加“共想2035——如何让深圳更美好?”首场公众参与工作坊,请他们为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受邀市民和专家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纷纷为深圳未来发展定位“支招”。

市人大代表杨勤特别提到了公租房方面的规划,他认为,一个健康平稳的房地产市场需要“租售结合”,深圳需要增加公租房的数量,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租房房源。为此,深圳在规划上就要有所突破,可多建一些小型迷你公寓,吸纳和引进更多大学毕业生人才,这样才能增强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

身位一名90后,刚刚毕业来深工作的周易晶代表年轻人发声,反映的是深圳城中村问题。她介绍,自己目前租住在下沙,她认为,很多大学毕业生来深第一个居住地就是城中村,然而很多城中村的居住环境不是很好,生活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这会让年轻人缺少归属感。“如何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让更多来深创业的年轻人居住第一站变得美丽舒适安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周易晶说。

市民代表刘炜反映的是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她认为,深圳需要智能的垃圾分类,怎样在家门口就把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智能处理和消化掉?这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一环,需要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解决。另外,怎样保护深圳的环境,让深圳“白天看的到蓝天,夜晚看得到星星”,这也是在新一轮规划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专家代表徐宇珊特别关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问题。她说,深圳的未来规划,也应该多考对儿童有利的事情,比如在“点”的设计上,可以丰富儿童游玩设施,赋予游乐设施更多自然的内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单一模式。另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也应该有儿童的参与,应该多听听儿童的声音,从儿童的视角看城市规划,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思考。同时,在“线”的设计上,深圳如何能通过规划,设计出让孩子行走更安全的步行线,让孩子在街上能安全的行走。通过这些规划设计,将会大大增加深圳的儿童友好度。

专家代表张一成认为,一个城市要注意均衡发展,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这种思路要转变过来,因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建筑高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高了。另外,关于生态保护的问题,有些绿色空间、生态控制线、自然保护区,有些地方人可以进去,但有些地方就不能进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避免受到人为的破坏,新一轮城市规划仍然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

针对市民专家反映比较多的城中村、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民生问题,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薛峰也都一一给予回应。她介绍,为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市规划国土委近期将举办八场《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公众参与工作坊活动。昨天的首场活动结束后,接下来,还将选择社区、学校等地方,邀请公众共同参与讨论。

见习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徐强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