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以下简称“罗湖管理局”)与莲南小学联合制作“罗湖少年说”微视频,寻访美丽中国“罗湖样板”,为罗湖生态建设事业注入新生力量。
罗湖区位于深圳市中南部,总面积78.79平方公里,素有“一半山水一半城,山水相融城如画”的生态格局,辖区内的“三山四湖一库”是罗湖耀眼的生态名片。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的第一个建成区,罗湖区肩负着“特区长子”的责任担当。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诞生了土地拍卖第一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外资银行等多项“中国第一”,曾是“深圳速度”和“深圳高度”的代名词。历经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罗湖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在华丽蜕变的同时,坚守半城山水,用心打造美丽中国“罗湖样板”。
守住山脊翠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罗湖区是深圳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城区之一,陆域生态保护重要区域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域总面积的36%。辖区内的梧桐山、布心山、银湖山三山交辉,是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中的重要组成,位于罗湖区东部的深圳第一峰梧桐山,海拔943.7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3.91%,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山脊翠脉上最精彩的段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形象地喻为“深圳绿肺”。
梧桐山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野生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现有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51种,高等植物1924种,倭蜂猴、小灵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新居种群记录增加,本土生物多样性“家谱”不断丰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达到30种,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春之杜鹃艳满梧桐山豆腐头 作者:夏智航
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独特山林和生物多样性优势,罗湖区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梧桐山景观旅游、花展观赏等为锚点,突出景观营造和生态修复,通过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将“城市疤痕”变身仙桐体育公园,积极发展超大城市山林生态旅游;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结合,以花会客打造“梧桐山+杜鹃花”生态文化文旅品牌、引入梧桐山音乐会新IP,开发了“毛棉杜鹃花,生活万象家”等路线,打造“云巴”旅游线,拓展低空经济新业态;先后落地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国家蕨类植物种质迁地保存中心,聚焦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途径,通过“以花为媒、以花会友、以花兴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呵护河湖水网,打好安全发展+生态惠民组合拳
罗湖区水网密布,仙湖、东湖、洪湖、银湖四湖相映,在梧桐山河碧道、正坑水碧道等滨水空间的串连下,动静相宜的深潭浅滩如同绿色绸缎上散落的明珠。其中,最耀眼的明珠当属“深港两地的大水缸”——深圳水库。
深圳水库位于罗湖区中部,承担着香港特别行政区70%和深圳经济特区50%的供水任务。罗湖区用心守护深圳水库周边自然生态和水库水质,将30.39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列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让一泓碧水润泽深港两地。
肩负着“一库碧水永续供港”的重大政治责任,罗湖区构建了深圳水库守护“四张网”:创新保护机制,织密深圳水库制度保障网,创新成立水库水源地保护大联盟,建立常态化巡查和动态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提质,织牢深圳水库水质安全网,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入库支流河渠管养,建成全国首个水质水量双监控系统;推动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织强深圳水库生态发展网,实施大望社区、梧桐山社区10个自然村综合治理,推动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建设纳入全市重点区域,构建深圳市最集聚、规模最大的露营地集群;聚力生态惠民,织细深圳水库亲水互动网,完成30多公里环库郊野绿道碧道建设,建成3个公园草地露营地,建立深港共护的磋商和交流制度。
自1965年建成以来,深圳水库水质不断提升,常年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累计对港供水超291亿立方米,成为连通深港的“生命线”,为深港繁荣发展和经济腾飞保驾护航,同时周边生态持续向好,环库绿道碧道串联梧桐山生态资源,织成了山水融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已然成为罗湖区最美风景线之一。
捍卫城市生态,攻坚高密度城区污染防治高地
作为深圳最早建成的高密度城区,面对城市餐饮油烟、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等污染源,罗湖管理局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和“利剑”等专项行动,以生态文明考核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辖区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做到了“青山常在、秀水长流、空气常新”。
在黄贝空气监测站,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已实现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第一时间反馈空气异常情况,是当之无愧的“生态哨兵”。在罗湖区,这样的实时空气监测站共有10座,为罗湖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引。截至目前,罗湖区PM2.5浓度为17.5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AQI)为97.4%。
莲南小学学生参观黄贝空气监测站
罗湖管理局坚持“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让“罗湖蓝”成为常态,强化细微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开展VOCs和NOx季度滚动更新核算;以“油烟浓度在线监控+精细化管理”组合式监管,落实餐饮油烟“四个全面”措施;持续落实“交警拦车、环保检测”联合执法模式,对柴油车、异地车开展路检路查,严格查处污染物排放不合格车辆;做好工地扬尘管控工作,监管落实“7个100%”扬尘防治措施,及时响应启动大气污染强化减排。截至目前,罗湖管理局累计现场检查餐饮油烟企业134家,中大型餐饮企业、机关单位食堂和学校食堂安装油烟在线监控900余台;联合罗湖区交警大队、深圳市计量院开展联合检查15次,检查车辆126台;全区巡查工地7727家(次),出动人数18112人(次),其中罗湖管理局组织巡查工地5323家(次),出动人数11791人(次)。
多年来,罗湖区已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新时代·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区、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等荣誉称号。下一步,罗湖区将继续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稳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加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擦亮绿美罗湖的生态底色,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罗湖样板”。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