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与绽放!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2024毕业作品展惊艳亮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4-06-13 21: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展现新锐设计师的创意与创新。

以年轻的创意,绽放设计的力量。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2024毕业作品展“为·绽放”于6月12日精彩启幕,展出创意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首届环境设计系共329位本科生毕业生约200余组作品,展现新锐设计师的创意与创新。


延续“为WE!”主题

展现所学成果

从2022年的“矢量场”、2023年的“为·可能”,到2024年的“为·绽放”,创意设计学院带来的每一届毕业设计作品展都令人耳目一新。本届毕业设计展延续“为WE!”主题,分为三大展区,分布在创意设计学院B1楼一层、二层、四层。一层展出工业设计专业202件作品,四层展出环境设计45组作品,二层为优秀作品展区,共包含60余组代表作品。

毕业作品展的成功举行凝聚了学院领导和师生们的智慧和心力,创意设计学院霍裕达院长在开幕式上代表学院,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表示,每一位毕业生都是我们的骄傲,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师生的铢积寸累。创意设计学院以‘创意向善、设计为众’为理念,以‘坚持培养用设计改变世界的卓越设计师’为使命,我们相信,从这里走出去的你们,将更加自豪地怀揣大学的初心,学有所成,敢闯敢为。

创意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代表易沙教授表示,作为陪伴首届环境设计系毕业生一起走过四年求学道路的老师,深知这些作品背后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见证了学生们开始学会用设计师的视角来审视时代,用设计师的责任感来关注社会,用设计师的思维来推动进步。

创意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代表王军锋副教授表示,本届毕业设计作品有的关注老龄福祉问题,有的探索智能技术创造的新机会,有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创意设计。这些作品展示了学生们的四年所学和对设计的理解和热爱。


创意无限

用设计更好地关照时代与社会

据介绍,工业设计专业围绕多个学术主题展开:高龄化社会下如何为福祉而设计?如何为智慧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创新中如何体现社会公益性?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传播?环境设计专业由不同学术研究背景和实践方向的导师,通过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聚焦生态环境、城市更新、社会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当下热点议题,深入社会调研,进行深度研究与创作。

漫步展厅,记者看到很多设计别具匠心,有的在坚持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赋予作品时代审美。比如,“提取传统民间玩具文化资源,产生新的灯具交互方式”的课题,从民间艺术挖掘资源,将其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既有传统味,又有科技感;还有一些作品聚焦乡村振兴。“挖掘乡村价值,为城郊村落在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下寻求新的出路”、“为户外助农者提供更加稳定、环保、便捷、灵活的直播神器”等作品,展现出学子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还有一些作品围绕深圳城市建设,提出自己的方案。“站在青年社交行为的角度,对城中村微改造方向进行探索和补充”、“合理改造利用旧工业区,使其将城市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希望能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等作品诠释“设计让城市更美好”的理念。记者还留意到,关于人工智能场景的运用成为此次毕业展的亮点。学生们从不同领域出发,通过设计赋能智能辅助驾驶、健康医疗、非遗文化、生活美学等。


创意向善、设计为众

独特教学模式硕果“满枝头”

面向未来人类生活图景,如何推动设计从“创意”走向“创新”?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以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思维探索为学术导向,通过项目制和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知识应用和创新实践,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环境感知力、科技创新力的创新人才。

进一步强化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深圳技术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设定研究课题,支持毕业设计。体现在此次展览中,不少作品都与市场有着密切关系,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再比如,环境设计系校企合作课题多组,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实地调研在地设计——企业赞助支持与配合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一相对时间周期较长的时段内能够有效将政府关注、企业需要的设计话题进行深入的调研与设计呈现,用设计实践教育回应社会所需。在此种模式下,方向有主导,学生有支持,设计有成果,以此探索设计教学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新方向。例如,毕业设计作品《时节译》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合支持,结合二十四节气深度挖掘乡村教育空间优势,探索乡村教育空间新方向。《春回计划》校企合作,以数字化设计方式更新旧工业建筑。

为种下创意的种子,结出丰硕成果。2020级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黄惠婷表示,设计师要发现问题、构想方案、实行计划,不断提升自己,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陈誉元认为,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锻炼思维、拓展视野和磨炼意志的平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