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晶报推出了深圳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专题,将6个整版作为儿童节的礼物,献给了孩子。在晶报推出的各种专题中,可能唯有这个属于儿童的专题是最令人心动的。
一起来看看——公安机关完善警、校联动机制,把“安全”送进校园每个角落;翠北实验小学从“一米高度”探寻美好,家校共筑儿童成长乐园;北京银行深圳分行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龙华区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宝安区开展第37个世界无烟日活动,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通过这个专题,你很容易想到一个词:“童”频共振。
是的,年轻的深圳,是一个“童”频共振的城市。就在两天前,深圳发布了2024年度“关爱未成年人十大实事”,包括“探索·成长”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阅享童年”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等,均为具有典型示范性、覆盖面较广、效果较突出、持续性开展的优秀项目。
深圳自2015年底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倡导“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实施儿童优先发展战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从创新研究制定全国首部地方纲领性文件到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指导性意见,再到逐步完善市级层面“1+1+2+1+X”政策支持体系……深圳正在把“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变成一项项真正落下来的设施、服务,让市民与孩子更可感知、可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深圳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印发实施,这是深圳、也是全国首次编制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规划,为全国首创。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该规划率先提出“德育+”模式,推进德育与智育、美育、科学教育深度融合。这也是规划的一个亮点。
相对于智育、科学教育,美育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事物。何谓美育?一般也称审美教育,审美是一个人对具有美感的自然或人造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享受、判断和评价的行为过程,而帮助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行为能力的教育则是审美教育。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诗教、乐教即是美育,他主张通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步骤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美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是一种关乎一个人心灵发育的教育,让青少年具有一颗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爱的心灵,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事物。晶报今天推出的这个专题中,有不少内容就可归于美育范畴,或者说,是一种广义上的美育,比如,开展世界无烟日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落实让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的理念,“无烟”所呈现的更美好的社会形态,其背后所体现的对公共空间里他人权利的尊重等,也有助于让一个人进一步获得感知、发现、接纳并且传递美的能力。
一个对孩子的成长用心的城市,有理由匹配美好的未来。从这组专题中,你应当可以听到阳光下某种拔节生长的声音。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