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如何抢抓数字化发展历史机遇,全面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5月25日晚,深圳零一学院在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举办首场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公开课,主题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国务院原参事、乐平基金会理事长汤敏与其团队对课题进行深度讲解,并在线上同步直播。
公开课吸引社会公众前来参与。
深圳零一学院(以下简称“零一学院”)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创办的一所公办创新型学院。每年夏季,零一学院都会面向全球发起“X-Challenge全球颠覆性创新挑战”,旨在选拔14-40岁的潜在创新人才进行长周期培养,推动解决全球交叉前沿领域的重大问题。
据介绍,今年,挑战者们需要通过选择感兴趣的挑战问题、撰写创新项目计划书完成报名;“X-Challenge”也首次增设“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板块,紧密围绕人工智能,鼓励创新人才参与解决新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为了便于公众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同时帮助挑战者更好地完成项目计划书,汤敏团队不仅在5月18日的线上直播间就“如何培养社会创新能力”问题和观众交流互动,此次分享更是就“如何破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本次公开课在大主题下设三个方向问题,供挑战者选择,课题分享由四个板块构成,由汤敏领衔,介绍挑战问题的诞生背景、目标、特性,明确关键概念以及研究学习方式。
汤敏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曾参与大量乡村振兴公益项目。他率先揭示了整个挑战问题的原点:当GPT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如何为社会提供方向?
“X-Challenge的社会创新板块挑战问题,特点在于前沿性(是社会发展最前沿)、开放性(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相关性(和大、中学生直接相关)。在研究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制学习、讨论式学习为主;将在各地开展社会调查;最后再拿出解决方案”,汤敏强调,“社会创新要借助科技创新的手段,但目的有所不同。社会创新所创造的价值为整个社会带来利益,而非仅仅对某些个人有利。如果只有科技创新没有社会创新,就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针对挑战问题“如何大幅提升大中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能力”进行分享,她对当今企业活动的大量信息进行总结,为听众梳理了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机会,包括互联网教育、大数据营销、化妆品企业基于AI模型开拓市场、数字分身心理咨询、城市物流运输、远程手术指导等。
关于如何以颠覆性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实现目标,左小蕾给出了5个方向提示,包括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构建、激励学校大规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优化学生学习记录过程和评价体系等,同时她强调:“40多年改革开放,形成了很多新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也形成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必须突破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而社会创新没有现成的、固定的理论体系可依凭,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将迅速在真实社会中得到检验,且不存在一劳永逸,必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治理的措施方法。”
针对第二个挑战问题“如何使用GPT的数字分身技术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解决缺乏亲情陪伴的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字通信专业博士、中德制造业研修院客座教授黄荔城和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关胤博士分别进行了独辟蹊径的解读。
黄荔城博士主张“社会创新需要对社会人文综合的理解和实践”,他跨越学科壁垒,从不同角度抛出辩证思考,包括“空巢是现象还是问题?”“数字分身是什么、能做什么?”“先解决问题还是先掌握技术?”,帮助听众厘清关键概念。他特别强调,“要基于问题找方案,技术或许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关胤博士带来了心理健康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他认为,当下主流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都可以通过AI优化提升,其中有两条技术路径可供聚焦探索:一是交互感知和数字人技术;二是后端采用自动对话系统。
元象知行创始人、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AIGC产业赋能中心特聘专家王民盛就第三个挑战问题“如何用PBL改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分享思考。他指出,教育应该良好处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不能让人越来越像机器,PBL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当下面向青少年学生的PBL(项目式学习)存在改进空间,人工智能的介入或能真正激发学生动力,同时,王民盛还介绍了一些已在贵州、福州等地开展的中小学生PBL项目实践案例,为挑战者提供了参考。
公开课在积极火热的思辨氛围中结束,汤敏导师团队在课后还就AI可能带来的危机、项目设计的可行方向,与现场听众和深圳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之所以围绕“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这个大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是因为在人工智能爆炸式发展的当下,他认为大规模地普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套新的学习体系。
他认为,零一学院的基因、底色是科学家团队,挑战问题以科学创新为主,但社会创新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只有科技创新没有社会创新,就会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也是他选择加入零一的原因: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基础上,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创新成长的空间和可能性。
【读特新闻+】
深圳零一学院X-Challenge:
每年面向全球发起颠覆性创新挑战
深圳零一学院(以下简称“零一学院”)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创办的一所公办创新型学院,继承了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学森班”或“清华钱班”)十多年探索实践,致力于以全新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鼓励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创造未来。
每年夏季,零一学院都会面向全球发起“X-Challenge全球颠覆性创新挑战”,旨在选拔14-40岁的潜在创新人才进行长周期培养,推动解决全球交叉前沿领域的重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从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创新挑战者,将得到来自全球各个领域顶尖导师的深度陪伴指导,整个学习过程不收取学费,其研究成果还有可能获得来自学院、企业等多方平台的资助。
(部分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