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行”30000步,如果用脚步去丈量深圳文博会,会发现什么?其中一个答案是“乱花间醉迷人眼”的各地文旅天团。
5月24日,是第20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的第二天,记者依旧在现场。“逛”了30000步,“脚力”可及之处,看到最为“火热”的地,要数场馆内的各省市展区,他们有一股恨不得把压箱底的文旅资源统统摆出来,让大家尽兴的决心。
本届文博会共设8大展馆,包括3个综合展和5个专业展,展馆展览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
来看看记者在现场的发现:
忙——文旅“明星”处处见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13号馆里,面积达162平方米的东莞展厅,此次展出了东莞礼物、潮玩产业、潮流艺术、文旅融合四大板块。其中,广东乐友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东莞故事”旋转音乐礼盒、东莞晶桦沉香科技有限公司的月色乘香(香架)颜值颇高,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此外,作为 “中国潮玩之都”,东莞此次还带来了国风机甲、吾独有偶、劳拉等潮玩产品,成功“拿捏”年轻观众。在潮流艺术板块,则可以欣赏到音乐剧的魅力。比如以东莞为背景、反映改革开放题材音乐剧《东莞东》,篮球主题音乐剧《上篮》等。现场展示的折叠钢琴、MINI键盘等电子乐器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在文旅融合板块,南社明清古村落、茶山牛过蓢古村落等文旅项目,则充分展现了东莞市文旅融合发展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在汕头展区表演的,正是春节期间火出圈的西门女子英歌队。旗帜上除了队名以外,顶部还绣有“潮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字样。
这支队伍虽然在上世纪50年代便组建起来,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陷入停滞,直到2011年才重组起来。随着非遗热度的持续提升,西门女子英歌队近年迎来“高光时刻”。51名队员身着两种颜色服饰,黄袍代表花木兰,绿袍代表穆桂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今天来演出的,是陈丽君吗?”“不是,昨天上午是她,今天是其他人。”在文化产业综合展馆的浙江省展区,还没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下称“小百花”)的《梁祝》选段演出开始,观众便已就位。
去年以来,凭借越剧《新龙门客栈》,陈丽君人气一路飙升,被称作“戏曲界顶流”。此行除了演出以外,她同样作为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分论坛的嘉宾进行了发言。
而在现场,越剧《梁祝》演出结束后,有粉丝在场下喊出了应援口号。这对于小百花来说,早已不陌生。每逢剧团到巡演之地,都有不少粉丝会通过送花篮等方式表达喜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在现场,称得上“顶流”的除了人,还有因直播火起来,并想要借势接住流量的物——山东菏泽的牡丹花。
在山东展区,迎面而来的是花团锦簇,实在的“好客山东”,直接搬了十盆左右的牡丹过来。当记者提到菏泽因为直播走红之时,或许是因为想到了近期风向的转变,负责推介牡丹花的工作人员说道,“可以看看我们的牡丹花,一直都很有名的。”
卷——各地文旅也疯狂
在文创热度持续“走高”的态势下,除了各省市展区的文创产品外,本届文博会还首次设立“文创中国”专题展区,汇聚了来自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景德钰青、字在、学古等颇具代表性文创机构的300余件文创产品。
走在展馆内,如果你发现有一群年轻人簇拥在展台周围,那很大的概率是在集章。北国冰城哈尔滨的展位上,足足有40多个章。每个章大小不一,内容迥异。没有几张A4纸,盖完这些章绝无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文博会上,除了省份组团出现以外,一些地级市还会单独组团,哈尔滨即为其中之一。
390平方米之内,中央大街、网红大雪人,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等标志一览无遗,前台大屏幕前方,不时还有古典音乐表演。一个冷知识,这已经是哈尔滨连续第12次独立参展并办馆。
在场的“集章迷”显然是有备而来。有一位甚至直接拿出了厚厚一沓纸,看起来是专为文博会盖章而来。带来这些让“集章迷”狂喜的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一共有109个章,里面涵盖了哈尔滨的各大标志性地点,可以盖满一张3米长的卷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除了盖章之外,哈尔滨极地公园的原创文旅IP“淘学企鹅”也很受观众喜爱,热情的工作人员会自豪地告诉观众,“淘学企鹅3个月曝光量超100亿次”。
如果说哈尔滨文创的“火热”还沾了一些城市火爆出圈的“光”,那甘肃的“马踏飞燕”则完全是因自身的“魔性”出圈。
“他的‘家族’还扩容了,”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马踏飞燕所处的位置在甘肃展区里并不算“显眼”,但还是有眼尖的观众“踏马飞来”,拿起它的同时,便开始分享自己的观察。今年是龙年,开年以来,“幸福龙”和“抱抱龙”再次走红网络。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带来的还有采用相同设计思路打造的“顶呱呱·幸运蛙”等文创产品,“每一个都有对应的文物原型,经过我们的设计后推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炫——文化科技都有料
当身高3.9米、重1.8吨的“机甲龙王”向你招手,并发出声音,邀请你去辽宁旅游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次文博会上,辽宁展区主打“寻龙之旅”。其实,辽宁拥有中国最早的“龙”文化,包括距今8000年的查海的中华第一龙、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文化+科技”讲了很久,但如何服务到文旅场景中?
此次文博会上,不少省市展区的策略是“高举高打”,除了去讲文化如何结合科技的故事外,更是直接上“巨物”,要的就是最直观的感官体验。
湖南“会玩”。一块巨幅7字型屏幕,循环播放马王堆T形帛画数字化采集和互动等作品,现场“吸睛”不少,即便是在开放的场景之中,视听效果也实属上乘。在旁边,展馆内还有一块巨幅裸眼3D屏幕。
安徽展区的3D奇幻空间是在场观众的“打卡TOP”,在屏幕的组合以及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观众仿佛身处幻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与此同时,散落在各个省市的“文化+科技”体验,也不乏“以小博大”的巧思。
展馆面积本就不大的苏州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柔情。在苏州展馆内的小小一隅,古琴的声音悠悠传来。发出声音的,实际上是一块长条的屏幕。装置模仿真实古琴放置的模样,屏幕就在古琴琴架上。在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子古琴”上标注了每个音的位置,可以很好地辅助初学者。
有的省市更为注重文化,另一头也有把科技“搬上台面”的省市。
比如,在深圳展区,观众带上VR眼睛,可以看到1:1高精度还原的莫高窟第258窟。真实到什么程度?一个细节是,在场的一位操作者除了不时发出“哇”的赞叹以外,还很担心自己会“摔”下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石普宁 摄
总的来说,在两日行三万步后,记者的脚步或许只能“丈量”一小部分本届文博会的精彩,在这浓缩的篇幅中,也能够窥见文创产业发展的蓬勃势头。
当越来越多人看到文旅带来的“泼天流量”时,也有更多的省市带着自家资源,来到线下展会,搭建起文旅“秀场”。对他们来说,这既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推介机会,也更是取长补短的一次历练。
(原标题《直击深圳文博会|行走三万步:窥见各地文旅“秀场”》)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建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