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文化史》
郭永秉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5月版
本书作者郭永秉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多年,参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基,通过深入探讨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汉字,通过阐述其起源、演变、传播和发展,以及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
苗子兮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4月版
本书作者苗子兮著有获得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的《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等书。中国壁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墓葬壁画,一类是宫殿寺观石窟壁画;一在地下,一在地上,各有千秋。本书针对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展开,“观无量”,即观照广阔无量之世界,中国的宫殿寺观石窟壁画如浩瀚之洋,其所描绘,上至佛国仙境,下至人间凡尘,可谓万象百态在其中。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国的中国画》
[英]柯律格 著
梁霄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4年4月版
本书作者柯律格为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其研究主要围绕明代中国,同时也涵盖20世纪及当代艺术,是西方最知名的中国美术史专家。在这部创新之作中,柯律格运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既定的边界,以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的边缘和被形塑的“中国画”。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
王世民 编著
中华书局
2024年4月版
本书作者王世民主要研究方向为考古学史和商周青铜器研究,曾主持《殷周金文集成》编纂项目,著有《考古学史与商周铜器研究》等。本书完成历时40年,系统记录了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百年历史,兼及现代考古学诞生前的金石学概况,填补了中国考古学史研究的空白。在形式上,全书以编年形式,时间为经,事件为纬,串起所有的地域、人物、发现和研究成果,条目要而不繁,便于延伸阅读。
《中华文明格局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
陈胜前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4年3月版
本书作者陈胜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石器分析等,著有获第16届文津图书奖的《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思考考古》、《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等。本书以考古学特有的大历史宏观视角,以及长时段的时间尺度,令读者更系统和清晰地认识中华文明格局的形成与特点。
《重新发现景德镇》
赵慧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
2024年3月版
“千年瓷都”景德镇何以与众不同,成为吸引当下年轻人的旅行、居住新中心?本书提炼出理解景德镇的10个关键词,从陶瓷的历史入手,探讨手工技艺、色彩美学、艺术家村、景漂、市集、陶瓷大学、雕塑瓷厂、大地艺术节等议题,并提供旅游路线、购物、美食等实用信息,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景德镇:历史与现代交汇碰撞,商业与自然磨合共生,手艺与艺术相互滋养,个人与社会良性合力。
《胡琵琶与乐以载道》
伍维曦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1月版
本书作者伍维曦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音乐史教学与研究,也写过不少音乐评论随笔,善于从思想史角度讨论音乐问题。本书围绕欧洲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在汉语语境中的理解,以及作品式音乐实践的中国化的主题,对19世纪欧洲音乐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及20世纪中国学院派音乐对这种外来思想体系的接受,进行了阐述与省思,尤其对中国音乐如何在西方现代文明影响中寻找自我进行了思索。
《中国书法篆刻艺术》
顾琴 顾文俊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1月版
本书全面、系统综述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及其发展史脉络,在纵向上梳理书法篆刻艺术产生、发展、勃兴等各期艺术风格,在横向上观照书法篆刻艺术家风格特点、相互关联等。内容既涵盖宏观的社会变迁、艺术嬗变等大背景,同时也对微观的代表人物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尤其注重书法篆刻艺术鉴赏对于培养创作能力、审美品位、人文情怀、文化特质的重要作用。
编辑 王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