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创办以来,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怀揣文化梦想,充分发挥项目、资本和人才的聚合效应,有力赋能深圳文化建设,为全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20年来,其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二十届的超6000家,展览面积由4万平方米扩大至16万平方米,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10余个增加到108个。脚踩改革开放热土,文博会紧抓时机、乘“势”而上、勇攀高峰,每年坚持推出“首创”,不仅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首发地”,更是自身业态、模式创新的实践地。
往届文博会。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2004年 首届文博会在原深圳高交会馆举办,7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合同成交额和意向成交额总计达356.9亿元。首届文博会一炮打响,入选了2004年“全国十大文化事件”;
2005年 专业化的办展机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简称“文博会公司”)成立,开启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文博会。9月14日,文博会首次海外推介会在德国纽伦堡举行;
2006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组团参展;同年,文博会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之一,并成为中国首个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2月22日,首次举办海外展——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马来西亚展销会;
2007年 第三届文博会参展人数破百万,形成了“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本届展会正式启用统一的文博会形象识别系统—文博会会徽和吉祥物小水滴“文鹏”,打造文博会品牌形象;
2008年 “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举办,首次设立国际文化馆,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组团参展;
2009年 首设“中国文化产业项目资本互动交流区”,中国台湾地区首次正式组团参展;
2010年 中宣部牵头成立“文博会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主办单位指导承办、深圳市直部门协调承办、文博会公司等承办单位具体承办的“三级联动”办展机制,确立了“政府办会、企业办展、市场运作、打造平台、以展兴业”的运作模式和有效机制,以及“1+N”的办展模式。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首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总成交额达1088.5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2011年 首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与发起“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博会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2年 首次在澳门举办“中国(深圳)文博会澳门精品展”。该展以“文化+创意”、“文化+科技”为主题,由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2013年 第九届文博会海外展区比例首次突破10%,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采购商参展,境外客商数量创历史新高。国内外参展商数量首次突破2000家。
2014年 文博会首设专业观众日和公众开放日。突出交易实效,交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
2015年 首设“一带一路·国际馆”,俄罗斯、印度等15个国家所有展品销售一空。
2016年 文博会第一次被列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成为“十三五”时期深圳文化创新的重点项目。
2017年 文博会首推“文博会版权通”平台,为全馆客商提供专业化的版权保护服务。海外采购商首次突破20000人。
2018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次正式成为文博会主办单位。
2019年 首次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组织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21个地市及全省龙头文化企业和机构参展;
2020年 文博会首次以“云上文博会”形式在线上举办,展览平台为文博会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文博会+”。
2021年 线下主会场迁至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首次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构建线上线下现代化服务体系、运营体系、管理体系,展会规模、办展模式、品牌质量全面升级,首次举办了文化产业招商大会。同年,文博会被写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22年 文博会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同年,国家版权局首次列入文博会主办单位,文博会国家级地位进一步深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本届展会共展出超10万件文化产品,推出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超200万。
2023年 文博会与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首次双星并耀。云上文博会平台入驻展商总量首次突破6000家,首推数字文创产品,文博会数字化工作被评为2023年度“文化数字化十件大事”之一。
2024年 文博会迎来创办20周年,重点提升交易功能,全面深化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线上线下参展单位将突破6000家,并首设“文创中国”主题展区。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