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特别策划 | 护士也能当院士,深圳就有4位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05-11 16:07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今年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

市卫健委5月11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执业护士54649人,其中,男性3272人,女性51377人,承担了全市12675万人次门急诊和226万人次住院的护理工作。

在深圳,护士不止只会打针发药,专科护士能出门诊,还能开处方。

近年来,拥有硕、博学历、手握创新专利的“新生代”护士越来越多。

深圳护士的学历和职称两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全市护士队伍中有博士学历7人,硕士学历322人,本科学历17514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32.6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同时,有主任护师365人,副主任护师2268人,主管护师15715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达33.57%,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护士更能当院士。被誉为全球护理界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的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ing,简称“FAAN”),深圳就有4位,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下称“中大八院”)护理部主任符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蔡文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谢小华、深圳市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吴惠平。

为什么是她们?

据了解,美国护理科学院始建于1973年,旨在吸引全球人才引导护理学科发展、参与卫生保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运用护理知识促进人类健康。截至2023年,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有3000多位,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约有89位。

深圳的4位院士中,符霞、蔡文智是2022年度当选,谢小华与吴惠平则是2023年度。

究竟怎样的护士才能成为院士呢?日前,记者专访了符霞,她说:“每年10月,美国护理科学院推选新院士工作正式开始,候选人必须由两位现任院士推举,再由院士选拔委员会审阅其对护理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显著贡献的证据,一般会在第二年6月公布上年度新当选院士及国际院士名单。”

总的来说,每位当选者在其深耕专业领域都要做出卓越贡献。

符霞在血液透析领域卓有建树,连续3届担任广东省护理学会血液透析护理专委会主委,2013年起担任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执笔或参与专家共识、标准与规范多项。

蔡文智主要研究失禁护理、康复、助产康复、助产高级实践与护理装备研发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等。她的尿失禁康复护理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开创国家卫健委助产本科方向招生示范单位,开创教育部助产独立本科教育专业。

谢小华多年来致力于卒中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急危重症抢救护理流程等临床研究,主编出版专业书籍 10余部,主持科研课题 20余项,荣获多个国家、省、市级科技工作者奖项,并带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学科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全国百强。

吴惠平是一名拥有超高发明技能的护理工作者,有十多项发明专利,先后发明一次性长套管的喉头喷雾器;为ICU患者解决大小便失禁的“解手神器”——带测压气囊的粪便引流导管,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她带领市人民医院护理团队积极研发让患者受益的小发明,每年小发明达30至40个。

刚出月子就坐进博士课堂

符霞是4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今年46岁。

她是一名博士。但当她入读天津医科大学本科时,也曾认为护士不需要高学历,中专足矣。

当年因为高考失利被调剂到护理专业,她起初很是失落。但母校是全国率先恢复五年制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学校良好的氛围和导师的引导让她对护理工作产生了坚定的使命感。

毕业后,她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病学研究所工作,成为了一名ICU护士。

在这个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她看到了很多老年患者的无助,作为一名高学历护士,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无奈,不知道自己能为患者带来什么?因此,产生了持续深造寻找答案的想法。2004年,她考取了中山大学护理学硕士。

研修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她又萌生了考博的想法。可是博士要脱产半年,哪来的空档呢?思来想去,她决定利用半年产假读博。

怀孕比预期晚了一个月,所以预产期是8月下旬,这样生完娃还没出月子就得进课堂,心疼她的丈夫跟她商量,能不能坐完月子才去读博?孕36周,她剖腹产子。28天后,她就坐进了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学博士课堂。

“我很幸运,赶上了护理学硕士还能报考临床医学博士的‘末班车’。”读博期间,她总是凌晨还在写论文,翌日早8点便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才是最好的活法”。

符霞所带领的省医血透中心护理团队不仅业务能力上全省拔尖,她本人更执笔起草了血透相关省级护理规范。“大家说起血透护理,都能想到我。”她并没有满足,而是希望走向更高的管理平台,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领导力与士气,让每位护士都能发自内心爱上自己的职业。

这时,中大八院向她递上了橄榄枝。

带领了一支全市博士人数最多的护理团队

广州到深圳,不过百余公里,却是全新的环境。

新岗位,符霞干得更起劲儿。每日晨会、每周(科)护士长周会、每月全院护士长会……她不仅必到,还要确保护理部的60多位护士长与常务组长,每月每人至少有3次跟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符霞还向全院1100余名护士开放预约,谁遇到了问题,哪个科室士气不足,她都会安排时间亲自上门“送鸡汤”“打鸡血”“特制营养粉”……

每周三四上午,是她固定的门诊时间;晚上下班后,还要复盘当日工作、审核会议纪要、写论文、备课、做PPT……

“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这样每个24小时才不会被辜负”,来深两年余,同行便送她“深圳卷王”的称号。

不仅自己“卷”,她也带领护士们一起“卷”,卷学历、卷科研、卷服务。

鼓励护士终身学习成为她大会小会的“主旋律”。中大八院有一项福利,为读硕、读博的员工给予每年1至1.5万元的绩效奖励。“有机会读书,还有人帮你‘买单’,还不去?”快人快语的符霞说,只要有护士愿意报考研究生,她便给予全方位辅导。

她到中大八院的第一年,有2名护士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第二年有1名。第三年,血透室护士姜丹取得博士毕业证。医院还通过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了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李彩霞博士,她更是深圳医疗系统及中大系统首名护理“博士后”。

目前,符霞所带领的是一支全市博士人数最多的护理团队,加上她共有3名。1月,该院还成功获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点,成为深圳首个拥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医疗机构。

来深第一年,符霞便申请了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并顺利当选。但因不可抗力原因,2023年才得以出席美国护理科学院年会,这次参会让她获益良多。

“年会开幕式前的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0人,探讨不同主题。”她说,自己参与的是基因护理小组,给了她很大震撼,“我们目前还处于提倡干预的阶段,他们已发展到基因护理阶段”,她十分珍惜与全球护理精英交流的机会。

9月,她又将赴英国参加由国际护士理事会(ICN)组织的护理从业者高级护理实践网络工作会,并做壁报交流。

她希望学习他人所长,更希望通过自己展示深圳护理团队和护理工作的面貌与水平。

“2011年,护理学就从临床医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包含了自然、人文社会和医学等科学知识的一级学科。”符霞说,护士不是“服务员”更不是“打杂的”。

5月12日晚8点,她将在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开讲,带领市民走进护理,认识守护居民健康的“男神”和“女神”。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