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湖公园到莫奈湖畔,她架起中法艺术交流的桥梁
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文 李剑文/拍摄 王茜垚/剪辑
05-11 15:2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从洪湖公园的荷花,到莫纳湖畔的睡莲,她将中国画的写意与西洋画的技法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就是中国当代画坛一代宗师王子武的女儿,与深圳结缘近40年的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子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小燕。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王小燕将两幅春意盎然的作品带到了法国巴黎。5月7日至18日,“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在巴黎盛大举行,王小燕的中国画作品《藤花烂漫》《鸭知水暖》参与展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子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小燕

给巴黎带去北京的春天

每年3到5月正是法国的春季,王小燕选择参展的两幅作品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鸭知水暖》再现了苏轼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避开了妖艳的桃花,代之以垂柳枝条,主角是两只在水面悠闲浮游的水鸭,以此将盎然春意传递给观众。”王小燕介绍道。

参展作品《鸭知水暖》

契合“从北京到巴黎”的主题,垂柳渐绿、野鸭嬉戏是王小燕对北京春天的印象,她期望通过这幅作品将北京的春天带到巴黎。值得一提的是,《鸭知水暖》在深圳创作完成,近年来,王小燕长居深圳,致力于中国画在世界的传播。《鸭知水暖》以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线条为基础,融入西画的色彩和装饰元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另一幅参展作品《藤花烂漫》描绘的是紫藤繁花盛开的景象。“藤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紫藤在中国文化中又有‘紫气东来’的寓意。因此,紫藤花成了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常客。”王小燕说,她喜爱藤花,也爱画藤花,尝试过用各种手法画紫藤花。此幅《藤花烂漫》即以中国画为基础,充分运用岩彩的色彩效果和西画光影透视法,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参展作品《藤花烂漫》

从洪湖公园到莫奈湖畔

受父亲王子武熏陶,王小燕自幼学习中国传统绘画,1986年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1988年出国留学,并赴世界各国采风,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郊外写生,其作品以传统中国水墨画为基础,同时受到米罗、梵高、莫奈等西画大师色彩绘画影响。

王小燕早年在国外写生。

“法国是艺术家们都向往的地方,莫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印象派画家。1997年我第一次到法国采风写生,就创作了大量以莫奈湖畔为主题的作品。”谈到与法国结缘,王小燕这样回忆道,其代表作《莫奈湖畔》也由此诞生。画作中,湖畔光影流动,荷叶连连,鸭子在湖面惬意游动,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作品《莫奈湖畔》

采访过程中,王小燕多次提到“艺术无国界”。有趣的是,同样的“湖畔荷花”主题作品,王小燕在深圳也创作过。“1985年随父亲全家从西安搬到深圳后,我们经常去洪湖公园观赏荷花,当时我们就被深圳的自然风景所吸引,感受到南方的花卉种类丰富,生长旺盛,因此也经常以花卉为主题进行创作。”

深圳地铁交通枢纽岗厦北站“深圳之眼”展出的三幅巨大的水墨莲花图,就出自王小燕的手笔。她告诉记者,三幅画作描绘了莲花的不同时期。“一幅画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幅是盛开的莲花,还有一幅是在深圳洪湖公园写生的残荷,用了焦墨。虽然开败了,但别有风韵,莲蓬出来了,又是一番收获的喜悦。”

王小燕的莲花图在“深圳之眼”展出。

将绘画艺术融入文创设计

为推进中外艺术文化交流,王小燕将于6月再赴法国采风写生,创作一批新作品,与当地艺术家交流碰撞。对于今年的画展计划,王小燕表示,预计今年秋季将在北京举行一场“父女画展”,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一场“艺术走进校园”的个人画展。

除了画家的身份外,王小燕今年还担任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文创艺术总顾问,主持设计了龙年主题文创“春碗”。据王小燕透露,在5月23日即将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她将推出更多文创产品,例如含有荷花、紫藤花等画作元素的系列茶具、丝巾、胸针等文创。“绘画艺术和设计本身就是一脉相通的,希望通过文创产品,让艺术走进生活。”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文 李剑文/拍摄 王茜垚/剪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