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进莞来 | 走,到文化馆“喫茶去”
东莞+
05-01 10:16

“五一”假期,想体验地道岭南风情,当然得去东莞市文化馆刚上新的“最岭南”文化馆鸿福桥市集。

4月30日-5月2日,文化馆鸿福桥市集联合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以“喫茶去”为主题,融合岭南文化风情与东莞“制造美学”,推出既传统又潮流的岭南风情市集,55家市内外茶企、特色茶院、趣味文创店开门迎客,藏茶大师、手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广泛参与,上架超40项文化体验与特色演出,提供300余个免费体验名额,在“五一”期间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出行新选择。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文化馆主办,并得到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餐饮行业协会大力支持。

以“小型文采会”的形式链接更多优质资源

文化馆鸿福桥市集是2024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的行业专场活动之一。市集以绿、灰、米白为主色调,选用岭南画派名家作品作为元素,打造了高达16.5米的长幅画卷艺术装置。

同时,以“喫”“茶”“趣”为分类,招募来自东莞、揭阳等地的茶产品供应商、茶艺师、非遗传承人等,推出“茶修”“风物”两大主题家庭美育类课程30项,并在4月30日的启动仪式上邀请东莞民族乐团现场演绎《岭南春雨》,让市民群众沉浸式感受别具魅力的岭南风情。

“我们以‘最岭南’为定位,对岭南地区独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持续链接湾区文采会平台数量庞大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供应商进行常态展示,打造集文化体验、社交互动、创意消费于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希望成为富含情感温度、充满故事性的文化地标,助力东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文化馆鸿福桥市集项目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文化馆鸿福桥市集将作为一个长期品牌,集中在元宵、五一、端午、暑假、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举行市集活动,以“小型文采会”的活动形式,不断深化品牌内涵,引入更多与岭南文化相关的元素,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交流集聚地。

线下线上联动,快把粤港澳非遗好物带回家

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在本次活动中加设城际交流广州专场,引进广州茶艺、广绣、广州彩瓷、传统手工制铜技艺等项目,同时集中呈现多项与茶文化相关的东莞非遗项目,如土法凉茶“春明茶”等。

今年是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连续举办的第9个年头。作为粤港澳三地城市非遗交流展销的大平台,每周六在东莞市文化馆定点开墟,集中展示来自粤港澳非遗墟市城际联盟23个城市的非遗项目。2024年将开展常规场、粤港澳非遗墟市专场、城际交流专场、镇街专场等近60场次。

结合文化馆鸿福桥市集开市,线上的“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小程序特设文化馆鸿福桥市集×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茶文化”专区,在4月30日至5月5日期间,上架超1000件粤港澳非遗好物,用户扫码登录即可选购各地的优质茶叶、茶礼和茶点,特色非遗产品包邮到家。

打造没有围墙的“国潮文化馆”

值得一提的是,别具特色的“邮政茶院”也限时亮相活动现场。“邮政茶院”位于寮步西溪古村的“觉斋公祠”内,是融合品茶、茶点、茶艺、文创茶和新品发布功能于一体的新中式茶馆。

本次“邮政茶院”特设展示空间,让市民游客提前感受这座茶院主题的邮局,还推出“鸿福桥市集”纪念章,带来丰富的集章互动,“东莞是中国藏茶之都,希望通过茶质更好、饮用更方便的普洱迷你小饼产品,让更多人能品好茶、爱上品茶。”

市集上,揭阳茶企带来的蜜兰香、金牡丹等生态茶广受欢迎。专注文物修复、书画修补、金缮、锔瓷、古琴制作、传统漆艺、潮绣、火烧泥等领域的手艺人也展出众多手工作品,从古琴、竹箫、埙等乐器中流淌出的古朴乐曲,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交流、欣赏。

“通过打造没有围墙的国潮文化馆,注入勇于尝新、不惧创新的东莞市文化馆基因,为更多有文化情怀的企业与机构提供展示平台,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东莞市文化馆目前已启动下一期市集摊主招募,未来还将联动更多文旅行业机构与团体,挖掘一批粤港澳传统手工艺、民俗艺术领域的艺术家、艺术团体等,进一步促进供需对接,以“沉浸式文化体验+新消费场景”带动更多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产品及服务落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