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2017-11-06 08:12
摘要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经济走向更高水平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经济方略。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我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新认知、新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行动方略。

现代化经济体系,其核心要义便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经济走向更高水平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经济方略。

高质量发展趋势不可逆,高质量发展任务不能等!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是不可能的。深圳要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必须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马当先,深圳有基础,有条件。深圳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发育、比较完善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增速高、质量优、动力强”特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深圳在新时代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上作示范,是题中之义。

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强身健体”的根本之道。深圳要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求优、进中求强,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既以传统产业升级优化存量供给,更以新兴产业发展扩大增量供给,增强“深圳质量”优势;以创新精神为先导,以工匠精神为基石,把发展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作为突出任务,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夯实供给侧根基;以更大力度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狠抓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放大“深圳品牌”效应。

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圳要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发展动力更足、质量更高,必须坚定不移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谋求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快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勇当引领式创新先锋和新经济领跑者。

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是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要让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深圳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大精准性、组合型政策制度供给,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全面激发市场潜力、产业活力、企业创造力。

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更大力度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让发展脚步更快、道路更宽。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圳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节点城市的交流合作,高标准推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争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劲引擎,全力打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的开放经济体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深圳必须不辱使命。

见习编辑 赵偲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