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葛剑雄教你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文 记者 刘真/图
04-21 07:50
收录于专题:世界读书日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再过两天,就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暨第9个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和阅读习惯越来越多元化。在读书方法上,有人提倡系统,有人认为随性更重要;有人习惯刷屏浅阅读,有人坚持做笔记深阅读。

日前,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在来深履职后的第一场讲座中,选择“怎样读书”为主题,将自己7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阅读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倘若为了求知或掌握信息阅读,要理性地选择书籍;为了研究或解决问题阅读,要穷尽;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读书,则各取所需、随心所欲。“读书是一件个体化的事情,每个人应该自得其变。但话说回来,读书方法中却还是有一些通用标准和原则的。”葛剑雄说。

求知:理性选择

从5岁上小学起到现在,葛剑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不是在念书就是在教书。“我的读书历程从完全不自觉到比较自觉,从完全不考虑方法,到针对不同目的使用不同方法。”在葛剑雄看来,读书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工具层面的,即把读书当成一种手段,这是大多数人所选择的。另一个是价值层面的,即出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针对两种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路径截然不同。

读书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求知而读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学会选择’。人类积累下来知识及新产生的信息量过于庞大,穷尽毕生精力也无法全部触及,更别提掌握。”葛剑雄说,“古时候讲一个人‘学富五车’。五车是什么概念?是他看过的书、掌握的知识超过5辆牛车、马车所承载的量。古代的书是写在竹简或丝织品上的一卷卷的书,而不是如今浩如烟海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因此,古代5辆车的装载量,还不及今天一个小小U盘的存储量。如果不加选择的话,即便献身科学或拥有超长记忆力,也绝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葛剑雄认为,选择要在图书量和质上同时进行。

研究:读到穷尽

读书不仅是为了求知,还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专业研究。葛剑雄认为,在此情况下的读书就必须要读到穷尽。“要解决一个问题、研究一个课题,那么海量资源中检索到的所有资料都要看完,包括一篇论文的不同作者、不同角度,一本书的不同版本。有人问,为何要穷尽?因为如果阅读量达不到,就很容易造成无效劳动,甚至违反学术规范。”葛剑雄说。

在他看来,专业研究和解决问题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进步,做不到穷尽,就会重复已得出的成果,或自以为是地更新现有研究,无形中造成剽窃。葛剑雄说,“做研究,除了穷尽,别无他法。有人说,我穷尽不了怎么办?穷尽不了,就说明还不具备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要么缩小研究范围,要么换个研究题目。没有穷尽就漠然追求成果,毫无意义。”

追求:随心所阅

有人之质疑,读书不应该有功利心,而是为满足人生需求,维护价值观念和信仰。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读书就是另一种途径——随心所阅,不需要考虑外界反应,仅仅是出于自身好奇心、精神诉求和生活情趣。“世界上没有不好的书。有人问我,哪个岁数看书最有收获,我说不一定,任何时候都可以”。

葛剑雄在复旦大学当图书馆馆长的时候,馆里每天都会出现一些退休老教师,“他们来图书馆就像上班打卡一样准点,对他们来说,读书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读书才是社会发达进步的标志。”

葛剑雄认为,中学是培养自由阅读最好的阶段。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拥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和丰富的好奇心,不为考试成绩的自由阅读是十分难得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很多时候是在读书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的。”

认知:培养抽象思维

葛剑雄还对当下碎片化阅读进行分析,“碎片本身是有益的,但碎片化是不可取的。”葛剑雄建议,如果是阅读出版物就从挑选出版社出发,如果阅读网络信息就要找可靠平台。“提高自身认知能力,最大难点不在树立对某一事物的形象,而在培养自身抽象思维。比如老师上课虽然有板书,但很多内容是靠口述的。学生做笔记的过程,也是培养归纳能力、强记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录音、录像可以代替的。”

谈到读经典,葛剑雄表示:“一些专家学者一味强调人们要读原典、经典,这个也是片面的。如果进行学术研究,读原典、读经典必不可少,还得穷尽式的读。但为了求知,不一定非要读原典。因为现在所说的原典其实早已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注解后的样子,绝大多数真实的原典是常人不懂的。但我们可以提倡读原典的精神。”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文 记者 刘真/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