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有座“很新”的美术馆——听跨界馆长刘晓都讲述“创业”五年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文/图
04-17 17: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打开社交平台,发现现在的深圳年轻人,开始逛起一种“很新”的美术馆——它的建筑风格现代开放,架空的底层设计使得美术馆犹如悬浮在空中,有人说称这是一座“悬浮美术馆”、“天空美术馆”、“好像宫崎骏动画里的样子”、“拍照打卡体验绝了”;它的展览先锋有深度,让观众“近悦远来”念念不忘当代艺术产生的魅力,“逛一天都不够”、“亲子游很适合”、“VR体验更适合中国宝宝”……

这说的就是位于深圳东部、创办刚满5周年的坪山区美术馆,这里连续两年入选由专业媒体评选的国内当代美术馆前十名榜单,在建筑界和当代艺术界均产生“出圈”效果,推出的“文体进四区——艺术外送计划”还获得“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提名。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坪山拥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区属公立美术馆,由一个特别的“跨界馆长”带领团队运营。这不得不提背后的新机制、新理念、新团队。近年来,坪山区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率先开展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在坪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引进文化名人担任馆长,推动坪山公共文化场馆品质化、专业化发展。

“我是建筑师,怎么能跨界做美术馆馆长呢?” 在初次收到坪山美术馆馆长一职的邀请时,建筑师刘晓都是拒绝的,但在随后的沟通中,他逐渐被坪山机制创新给予的“自由度”所打动,心想也许跨界的优势能做出一个非传统的美术馆。

作为首任馆长上任后,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刘晓都带领团队开启了办好一座公立美术馆的“创业”之旅,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他将目光聚焦向当代艺术,“我给美术馆的定位是立足地方,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南方当代艺术高地,同时以推动深圳、大湾区乃至南方的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为己任和展开工作。”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城市,应该要让市民真正产生文化认同。深圳十分适合发展当代艺术,坪山美术馆可以作为推动深圳发展当代艺术的一个有力推手。“坪山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沃土,这里空气清新、生活舒适,节奏缓慢,文化聚落场地优越,城区气质开放包容,真的非常适合发展文化艺术。”

五年里,从一开始的尝试摸索,坪山美术馆的方向越走越清晰。刘晓都笑着说,“为给观众带来高质量的展览,几乎国内所有优秀的策展人我都见了。”

五年来,坪山美术馆成功举办了40场有影响力的展览,合作超过400位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和建筑师,推出了国际艺术大展《共时》、跨界实验项目《九层塔:视觉与空间的魔术》系列、研究型展览《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以及VR技术与当代艺术融合的《PAM虚拟美术馆-dslcollection项目》等,用一种非常细致且具体的方式践行着国际化和在地性,当代性和跨界实验,本土生态和社区关怀。如今,坪山美术馆又推出《游牧在南方:河流、湿热、隧道、星群》大型展览,用超过100条艺术家及观察者对南方生态摘要式论述的访谈纪录片,慢慢接近坪山美术馆所处的南方艺术生态的真实面貌。

“公立美术馆还有一块重要职责就是要服务公众,要思考怎么把艺术‘送出去’。”自2019年开馆以来,坪山美术馆秉持公共机构的责任与使命,围绕“全域美育”与“共创共生”的理念,持续推动公共项目多样性与在地性,让公共教育走出美术馆的物理空间,与周边社区甚至全市范围的社群产生更加有趣的连接和碰撞。五年来,共开展380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近年来推出 “造像坪山”社区艺术、“全域美术馆巴士漫游计划”等项目,2023年推出的“文体进四区——艺术外送计划”获得全国优秀项目提名。

“我感觉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成绩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好,希望我们能继续打造好坪山美术馆这个文化IP,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坪山、来到深圳、来到大湾区。”刘晓都表示。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