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市易行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写的《2024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全面梳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深入剖析了行业发展现状,并前瞻预测了未来趋势。
《白皮书》显示,深圳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的重要城市之一,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制定、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3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387亿元,同比增长12.1%;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80件,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二;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646家,位居全国第三。
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来源于《白皮书》的统计,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1751亿元,同比增长11.9%;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接近8万件,保持在高位;截至2023年底,国内获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达537所。
在企业数量统计中,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9183家,在全球重要国家中排名第二,美国以14922家排名第一,远远领先于印度、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家。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聚集度表明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一突出表现的背后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和扶持促进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机会。此外,中国对人工智能教育和研发的大力投入也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
多措并举集聚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才
《白皮书》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拥有1014位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占比11.1%,位居世界第二,美国顶级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数量排名第一。
报告指出,中国虽然在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中国需要继续投资教育和研究,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同时也需要在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更多高水平就业机会和研究条件方面做出努力,以留住和吸引人才。此外,采取开放的移民政策和国际合作也非常重要。
人工智能研究保持高活跃度
《白皮书》指出,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发行物数量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发行物达到22.2万份,反映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活跃程度。早在2012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发行物累计数量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智能研究发行物数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发行物累计数量超过240万份。
但如果以质量为衡量标准,目前美国的高影响力人工智能研究发行物累计占最大比例,中国仍需在原创性研究、核心技术突破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努力。
人工智能项目贡献增长的同时需强化开源文化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超高影响力(在GitHub上分支数大于100)公开人工智能项目贡献值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得益于中国的科技企业如腾讯、华为、百度等,高等学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开发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项目,并积极在GitHub等平台上进行分享。
《白皮书》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公开人工智能项目贡献在增长,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开源文化也尚未深入人心。
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风险融资额达2333.5亿美元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风险融资额达到2333.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这表明中国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资金投入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利于加速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进程。
除了美国和中国之外,其它国家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额相对较少,这说明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的资金集中度较高。此外,融资额的分布也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发达国家和一些科技创新活跃的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更为显著。
《白皮书》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企业数量、市场活力还是项目贡献上,均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但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中国在顶级研究人才的引留、研究质量的提升、开源文化的深化以及融资规模的扩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挑战。
《白皮书》建议,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优化人才引留机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开放合作,完善风投体系,从而在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白皮书》也总结了中国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其中,在基础层,人工智能训练所需的高质量数据集存在严重短缺,而关键智能芯片则高度依赖进口,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支持,影响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技术层,国产人工智能框架生态相对不够繁荣,且人工智能系统产生幻觉等潜在风险,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应用层,成本压力较大和商业化落地难的问题,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导致产业化进程缓慢。
三个层面揭示未来发展重要趋势
记者注意到,在回顾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时,《白皮书》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详细总结了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的扶持与规制措施。研究与开发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也在《白皮书》中逐一呈现,包括GPT-4、ChatGLM、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相继面世,QLoRA、DPO等理论成果不断涌现等。微软的新版必应搜索引擎、GitHub的Copilot X编程助手、云知声门诊病历生成系统等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情况,则显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作为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窗口,《白皮书》也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举行了展望,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在基础层,预计向量数据库因其高效的数据检索和处理能力将逐渐流行起来,而天空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将为云计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技术层,联邦元学习将因其在隐私保护和快速适应中的优势而得到更多关注,同时稀疏模型的研究也有望实现重要突破,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在应用层,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成熟并重塑人类的出行方式,而智能助理则因其便捷的交互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