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04-15 21: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日,“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长助理梁大鹏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希望来自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为深圳实现这一目标多献良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教授在演讲中说,深圳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但往往有独门绝技、关键核心技术,是产业链的重要节点。生产最终产品的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合作构成全产业链的快速更新,因此以中间产品生产为特色的中小企业分工生产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产品迭代的速度,加大了细分赛道上知识创新的竞争压力。创新快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产业链上供应商的节点地位,凭借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规模,跟随产业链的前沿进行再创新,产业集群的雪球也因此越滚越大。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教授在演讲中提出我国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四大重点和策略:一是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全面构建新发展体系;二是创新产业升级模式,提高分配激励机制;三是依托本地市场需求,推进创新扩散协同集聚; 四是提升要素市场互通互联,构建一体化区域融合创新网络。他还认为,都市圈是新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与单个城市相比,都市圈具备地理、技术和制度邻近、空间集聚、经济关联紧密等优势,具有发达的共享科研平台和市场化技术转化体系,区域创新合作的都市圈化特征初步显现。都市圈是创新最为活跃的地方,新技术的发源地。9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集中分布在全球大都市圈内。尤其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分工的链条衔接与深化,为都市圈提供新增长动能。

南开大学英才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曼琦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提出,适应新时代人的需求的变化,更加重视生态空间约束下生活空间主导的生产、生活空间统筹发展。她认为城市“三生”空间治理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生产空间主导转变为由生活空间主导,“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兼国际化城市研究所所长袁义才研究员在分会场发言。他认为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起步,在渐进式改革进程中,不得不研究各种产品市场化先后次序,从而要审慎思考一些产品所涉及公共利益或是公共产品属性,这种改革实践客观上促进公共产品理论创新与深化,相关理论又指导改革实践发展,如此反复探索试验,促使中国渐进形成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出公共经济引领型经济增长模式,进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中,深圳进行了多轮转换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的改革,作出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贡献。

“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经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批准,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深圳市软科学研究会、深圳市城市经济研究会、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00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为城市经济问题研究和学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