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12日,中国银行东莞支行随着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正式升级为东莞分行。卅六载,是一段筚路蓝缕、厚积薄发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东莞分行(以下简称“东莞中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里弄潮争先,始终与东莞发展同频共振,聚焦“国之所需”,响应“民之所盼”,以开拓进取的奋斗姿态,全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助力外贸提质、赋能“科创沃土”……涓涓溪流汇成磅礴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巨轮滚滚向前。
截至目前,东莞中行存款规模近2300亿元、贷款规模突破1900亿元,为超530万户个人客户、超12万户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广东中银卓越集体、东莞市效益贡献奖、东莞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友善企业、金融突出贡献企业奖等荣誉称号。
在东莞中行迎来成立36周年之际,东莞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党委书记张志奋。
东莞日报记者:东莞中行深耕莞邑36年,对于贵行36年的发展历程,您是如何认识的?
张志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银行的三个显著特征:首先是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成立112年来,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职能,目前已发展成为本外币兼营、业务品种齐全、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其次是中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拥有比较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再次是拥有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银行,始终恪守“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历史使命。
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当时大力吸引外资发展“三来一补”项目,对金融服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地区的金融需求和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十分契合,东莞中行的正式成立可谓适逢其时。卅六载风雨兼程,根植莞邑大地的东莞中行,一路见证时代巨变,一路践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像1995年,东莞中行率先开办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试点业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同志亲临视察调研,肯定试点成效。2004年4月,东莞中行成为东莞市两家办理“三来一补”综合费用结汇试点银行之一。2009年7月,东莞中行成功办理当地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等等。东莞中行立于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服务最前沿,始终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与东莞发展携手并肩,如今逐步发展成为拥有机构网点89家、员工1900余人、营业利润超31亿元、存款规模近2300亿元、贷款规模突破1900亿元,具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东莞日报记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结合东莞本地的实际情况,贵行如何落实“五篇大文章”?
张志奋:东莞中行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作为全行战略重点,全方位加大资源投入,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截至2023年末,东莞中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分别突破407亿元、282亿元、270亿元,增速分别达61%、194%、38%。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助力自立自强。东莞是制造业大市,具有较好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众多,我们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建立科技企业服务清单,成立科技金融服务柔性小组,做好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2023年末,东莞中行科技金融贷款突破407亿元、新增超154亿元,增速达61%,科技企业贷款户数超2000户。加大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持续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及精准度,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截至2023年末,东莞中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07亿元,当年新增超146亿元,增速超91%。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擦亮绿色金融底色,助力绿色化转型。主动融入绿色发展大局,以高质量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国家“双碳”目标,力争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升级打造“中银绿色+”特色服务体系,完善包括贷款、债券、保险、基金等的全方位金融产品体系。结合东莞地区产业特点,加大对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等授信支持,引导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深化政银企绿色合作交流。加强政银企沟通协作,积极助力东莞市生态环境改善、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等工作,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多措并举深耕绿色金融市场领域,争做当地重点绿色项目主要合作行。助力“百千万工程”。深耕农副产品流通领域,通过强化授信政策,大力推广惠农通宝(惠·百千万)等乡村振兴融资产品,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
涵养普惠金融活水,惠及千企万户。普惠十年,东莞中行始终践行“国之大者”,心系民族、奉献国家,履行金融为民、富民、惠民、便民之责任。截至今年3月末,东莞中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站上300亿元台阶,较去年末新增超33亿元;贷款户数超1.2万户,较去年末新增超1400户,增速超13%。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服务对接,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业务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小微质量,为广大个体工商户提供线上线下个人经营贷款等个性化、差异化金融服务措施。
提升养老金融温度,打造享老舒适圈。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需求既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也事关百姓福祉、社会和谐。针对老年人金融服务痛点,我们积极打造“银发乐享”养老金融服务品牌,目前已建成养老服务示范网点2家, 设置“银发专员”“敬老专窗”及“长者版”智能柜台,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等专属服务;银行网点配备敬老专窗,提供东莞话、粤语等方言服务;结合银发客群的抗风险能力与储蓄习惯,定期发布针对银发客户的专属产品及权益;全方位提升对银发客群的金融服务水平,为老年群体提供教育、医疗、出行、购物等全生态服务,打通养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增强数字金融动能,答好“数字化转型”必答题。东莞中行坚持金融回归本源,加快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分批次投产“绿洲工程”项目,持续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快输出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系统便利度。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业务转型,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质效。数字人民币领域,我们取得了数字人民币+公积金、+公证费、+行邮税、+缴税等应用场景新突破,推动数字人民币从“尝鲜”到“常用”,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民生领域,打造“数字+金融”场景平台,通过搭建农村政务、教育、医疗、公益等场景平台,深度参与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政务建设,以金融科技助力政务服务创新与发展。
东莞日报记者:东莞是全国外贸大市,而国际结算业务作为贵行的特色优势业务,将如何持续发挥特色优势,更好地服务东莞对外开放大局?
张志奋:作为外贸金融服务主渠道银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直是东莞中行的重要发力点。我们全力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出海抢单,2023年实现国际贸易结算业务量超35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超1400亿元,市场份额均保持当地首位。便利企业进行资金调拨,2023年累计为10余家企业叙办跨境资金池业务近500亿元,帮助企业实现全球资金可控、可视、可运作,提高企业全球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积极开展汇率避险系列宣讲活动,助力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2023年已组织多场全球市场业务对公客户市场分析会,参会人员超300人,并对200多家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汇率风险中性宣导,提高企业汇率避险能力。全力做好供应链融资,助力核心企业稳定上下游链条合作关系,2023年累计为10余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资金支持近26.8亿元,稳固上下游中小微供应商近120户企业生产经营。大力开展跨境融资业务,发挥集团海内外联动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制跨境联动融资等产品,主动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扩大经营生产,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23年累计为外贸企业办理跨境贸易融资及内保外贷业务超30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今年以来,东莞中行以“跨境理财通2.0”全新升级为契机,充分发挥集团特色,实现额度、产品、优惠、渠道、服务、品牌的全面升级,持续推动大湾区跨境投资便利化。“跨境理财通2.0”升级至今,东莞中行新签约跨境理财通客户超500户,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资产配置和理财投资需求。
东莞日报记者:具体到人民群众,贵行如何满足市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张志奋:东莞中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全力满足民之所盼。在养老金融领域,积极服务养老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探索面向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综合化服务方案。在消费金融领域,持续拓展“食、住、行、玩、购”等民生消费领域场景,如推出“中银E分期家庭消费备用金”,全力满足消费者对家装、旅游、教育、婚庆等日常消费;常规化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为持卡人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优化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提升消费融资便捷性,主动降低消费贷款利率,开展消费贷款“提款有礼”活动,进一步减费让利惠民,激发居民消费潜力。2023年消费贷款投放超28亿元。优化外卡用卡环境,提升境外人士支付体验,全力推动商户外卡受理功能升级改造,建立境外银行卡商户进件绿色通道、系统运维服务机制,如通过“中银智慧付”POS产品为商户增设了境外卡刷卡、数字人民币等新支付渠道,并对商户开展系列培训,提升商户对外卡的识别受理能力。在住房金融领域,助力房地产新模式发展,支持“三大工程”建设,持续优化信贷支持;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助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住房按揭贷款投放超127亿元。
东莞日报记者:最后再代表广大市民朋友们问个问题,请张行长为我们推介一款中行的优质产品。
张志奋:近年来,东莞中行从产品、服务、渠道、政策等方面,不断创新升级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全力支持当地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大部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的特点,我们积极为科创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助力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中银科技通宝”这款产品,是我们推出的一款灵活运用多样化组合担保方式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贷款产品,全面满足企业研发投入、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及厂房购置等各类资金需求。截至今年3月末,东莞中行“中银科技通宝”产品服务客户超1200户,贷款余额超81亿元,有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我们将牢牢把准科技强国前进方向,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服务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科创企业蓬勃发展,大力践行普惠金融,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变革、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