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澎湃新闻
4月4日上午,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省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4月1日至11日,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到广东、陕西、北京等地寻根、交流。此前,马英九一行在深圳、中山、珠海、广州等地参访。
而首次前往北京以及“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此次马英九大陆行的“重头戏”。那么,今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有哪些仪程,从去年湖南老家寻根到如今陕西祭祖,马英九此行又有何深意?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图片来源 黄帝陵官网)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抗战时期国共曾在此同祭先祖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黄帝陵被编为古墓葬一号,世称“天下第一陵”。
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和历朝历代不断地祭祀、交往、认同、融合,黄帝陵已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1937年清明节,在中华民族抗日危难之际,国共两党在桥山同祭先祖。毛泽东亲笔起草的《祭黄帝陵文》,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出师表”。祭文共56句,用8句概括黄帝的伟业,其余均写中华民族的现实遭遇和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呼吁各党各界求同存异、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起,公祭黄帝陵恢复。除此之外,自1988年起,每年重阳节,黄陵县各界都会举行民间祭祀黄帝陵庙活动。个别年份或有特殊大事还在其他日期举行民祭。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记者 母家亮摄(图片来源:公祭轩辕黄帝网)
马英九曾六次遥祭黄帝陵
2009年4月3日,马英九在台北遥祭黄帝陵。8年任内,马英九曾六度参加遥祭黄帝陵典礼。
2017年,416名台湾学生、基层青年民意代表和468名大陆学生共同参加了“丁酉年两岸千名青年黄陵大祭祖”。
海峡两岸同文同祖,清明节祭拜祖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习俗。马英九从去年携家人到湖南老家寻根,到如今率团赴陕西参加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虽都是祭祖,但去年更多是家族祭祖,今年则上升到炎黄子孙共同的先祖祭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今年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由“典前序礼”和“公祭典礼”组成。
“典前序礼”包括“山门景行”和“礼乐庙祀”两项活动,借鉴古代祭典礼制范式,生动展示民间非遗精华。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彭健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