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参加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任内曾六度遥祭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海报新闻
2024-04-04 12:10
摘要

今天(4日)上午,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省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视频来源:澎湃新闻

4月4日上午,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省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4月1日至11日,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到广东、陕西、北京等地寻根、交流。此前,马英九一行在深圳、中山、珠海、广州等地参访。

而首次前往北京以及“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此次马英九大陆行的“重头戏”。那么,今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有哪些仪程,从去年湖南老家寻根到如今陕西祭祖,马英九此行又有何深意?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图片来源 黄帝陵官网)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抗战时期国共曾在此同祭先祖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黄帝陵被编为古墓葬一号,世称“天下第一陵”。

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和历朝历代不断地祭祀、交往、认同、融合,黄帝陵已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1937年清明节,在中华民族抗日危难之际,国共两党在桥山同祭先祖。毛泽东亲笔起草的《祭黄帝陵文》,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出师表”。祭文共56句,用8句概括黄帝的伟业,其余均写中华民族的现实遭遇和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呼吁各党各界求同存异、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起,公祭黄帝陵恢复。除此之外,自1988年起,每年重阳节,黄陵县各界都会举行民间祭祀黄帝陵庙活动。个别年份或有特殊大事还在其他日期举行民祭。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 记者 母家亮摄(图片来源:公祭轩辕黄帝网)

马英九曾六次遥祭黄帝陵

2009年4月3日,马英九在台北遥祭黄帝陵。8年任内,马英九曾六度参加遥祭黄帝陵典礼。

2017年,416名台湾学生、基层青年民意代表和468名大陆学生共同参加了“丁酉年两岸千名青年黄陵大祭祖”。

海峡两岸同文同祖,清明节祭拜祖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习俗。马英九从去年携家人到湖南老家寻根,到如今率团赴陕西参加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虽都是祭祖,但去年更多是家族祭祖,今年则上升到炎黄子孙共同的先祖祭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今年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由“典前序礼”和“公祭典礼”组成。

“典前序礼”包括“山门景行”和“礼乐庙祀”两项活动,借鉴古代祭典礼制范式,生动展示民间非遗精华。



“公祭典礼”包括九项仪程:

第一项,全体肃立、击鼓鸣钟。祭祀广场将击鼓34通、鸣钟9响,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无限景仰和无比感恩;

第二项,唱《黄帝颂》。主要体现华夏儿女对黄帝的虔诚之心、恭敬之意;

第三项,敬献花篮。届时,国家领导人,主办单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将依次敬献花篮;

第四项,恭读祭文。敬颂轩辕肇创文明之伟烈丰功,歌颂中华民族再创辉煌之业绩;

第五项,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

第六项,乐舞告祭。舞蹈呈现刚柔相济、文武并用,亦古亦今、大美大雅的特点,体现中华祭祀文明的礼制规范;

第七项,龙飞中华。表达龙腾盛世、福佑中华的美好祈愿;

第八项,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

第九项,种植桥山柏。让巍巍轩辕殿、苍苍桥山柏,见证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凝聚中华儿女奋进力量。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彭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