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有个“节瓜村”,大棚种植节瓜提前2个月上市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舒霞/文 刘伟/图
04-03 18: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西樵村的“越冬节瓜设施生产技术示范”大棚内,成片节瓜挂于碧绿藤蔓,自2月中旬便陆续上市,将持续卖到5月。据悉,西樵村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首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西樵节瓜声名在外。

记者了解到,2023年年底起,西樵村首次采用大棚设施种植华南地区特色蔬菜节瓜,并和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业团队合作,种植出来的越冬节瓜可以提前2个多月上市,平均价格比正常种植的时令节瓜高出2倍多,能够助力农民增收。

“天气好的时候,每隔两三天就可以收获一批新鲜节瓜。”东涌镇西樵村党总支书记黄维好表示,“今年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普遍偏低,但我们的越冬节瓜批发价仍达到6元/公斤左右,比正常季节种植节瓜经济效益翻了2到3倍。”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村就开始种植节瓜。在最火热的时候,节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约占全村田地面积的一半,还曾出口到香港,是名副其实的‘节瓜村’。”黄维好指出,但随着节瓜病虫害泛滥、村内种植品种落后等问题,西樵村的节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传统的节瓜品种和风味也不断丧失。

“这次我们和专家合作,决定重新振兴西樵村节瓜种植,大棚内引进了两种抗病性好、味道好的翡翠节瓜品种。为了唤回记忆,还引进了一种传统类型的节瓜品种,这种白肉节瓜个头小,很像我们几十年前种植的那种节瓜。”黄维好说道。

“我从小在西樵村长大,也种植节瓜十几年了,露天种植已经得心应手,这次首次在大棚内种植节瓜,说实话还不太习惯。”种植户梁伯告诉记者,大棚设施种植比他想象的要复杂。“本来以为只是把露天种植那一套搬到大棚内就行,没想到在温度、湿度控制等很多方面都不同。如何进一步提高大棚内的节瓜产量,我还需要努力学习。”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乔燕春有着十几年的节瓜育种经验,每周基本上都会到西樵村观察节瓜生长情况,指导村民预防病虫害等。为给西樵村节瓜种植提供品种创新和技术保障,其所在的节瓜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早春栽培节瓜的通风小拱棚”和“节瓜设施大棚栽培技术”等设施安全生产栽培技术,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授权。

“西樵村首次大棚种植就面临低温冷害及连续阴雨、光照不足、生长缓慢等问题。为此,我们在大棚内加装补光灯,用粘虫板物理杀虫,并且提醒村民预防病虫害。品种上则选择优质早熟、抗病性强的翠玉3号、翠玉4号、冠华8号节瓜等品种,采用培育壮苗、保地促温防风技术、人工辅助授粉等科学方式促进节瓜生长。”乔燕春介绍,如何将科技任务和乡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如何将“让农民能赚到钱”的技术作为日常攻关方向,也是农业科研工作者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舒霞/文 刘伟/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