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家:影像中阅读自然”系列活动走进“蓝色深圳”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3-30 18:18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云游深圳海岸线,走向神秘海洋深处。3月29日晚19:00,“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推广计划”——“对话名家:影像中阅读自然”系列活动的第二期活动以“蓝色深圳——感受海洋万物共生”为主题,邀请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馆长沈晓鸣与深圳电台飞扬971主持人奥莉对谈,带领现场读者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树立海洋保护理念。

沈晓鸣与奥莉对谈

为了让现场读者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沈晓鸣以大陆自然现象类比海洋生态,选取了“草原”“沙漠”“森林”“雪霰”“打雷”等五种自然现象,并将自己潜水多年拍摄到的珍贵画面与读者们分享,以陆地视角去探寻海洋当中的奥秘。

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海底藻类,就是海底延绵不断的“草原”,它们为海洋里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养分,可谓是“水草肥美,鱼游成群”;顺着海水一路走向海底,就能到达“水下沙漠”,这里隐藏着馒头蟹、比目鱼等等善于伪装自己的生物,借由漆黑的环境伏击猎物,保护自己;春天来临时,能长到十几米高的马尾藻则在海底飘动不定,远远看去就像一片密密麻麻的“森林”,神秘美丽中暗藏着危险。

海底也会下雪吗?

沈晓鸣为大家介绍了海底的暴风雪——野生珊瑚产卵。珊瑚“下蛋”时,在短暂的十几分钟内,珊瑚枝头会挂满粉色圆珠,海水中也充盈着珊瑚卵,数以百万计的粉红色“雪花”刮过海底,形成了海底飞雪的曼妙画面;海底打雷,则是沈晓鸣在潜水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他听到的“打雷声”,事实上是雷管炸鱼的声音,被炸到海底的鱼并不会被人类捞起,而是成为海洋垃圾。

对谈最后,主持人奥莉也从生态保护角度为大家分享了品尝海鲜的几个要点:多吃远洋深海鱼、不吃珍稀品种、多吃成年鱼、保护海洋幼苗。

对谈结束后,现场读者共同欣赏纪录片《大洋深处鱿钓人》,跟随“鲁威远渔979号”鱿钓远洋渔船从山东威海荣成石岛港出发,奔赴南纬45度西南大西洋渔场进行鱿钓,唱响这一支吃苦耐劳、同舟共济的劳动者之歌。

该系列活动由深圳华夏星光影业有限公司主办,围绕“自然”这一关键词,以“立足影像,寻‘秘’自然”为主题,邀请深圳专家、学者带领读者欣赏展现博大自然景象的相关电影和纪录片作品,搭配关联文学作品解读自然奥秘,从电影叙事揭示人与自然的较量、妥协和共存。

第三期活动将于4月13日下午在华夏星光影城南山书城店举行,以“云端的翅膀”这一主题开展活动,解锁鸟类世界的奥秘。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