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电商假链接,骗术防不胜防?四招教你防受骗

2016-05-28 23:47
摘要

为期3天的2016年中国网络安全年会近日在成都闭幕,会上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有所增长,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突出。

为期3天的2016年中国网络安全年会近日在成都闭幕,会上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有所增长,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突出。

2015年境内报告网络安全事件比前年增长128.6%

报告显示:2015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共接收境内外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126916起,较2014年增长了125.9%。其中,境内报告网络安全事件126424起,较2014年增长了128.6%,境外报告网络安全事件492起,较2014年下降43.9%。同时,2015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共成功处理各类网络安全事件125815起,较2014年的56072起增长124.4%。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总体平稳,位于境内的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数量保持下降趋势,但是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网络诈骗和勒索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真电商假链接 网络诈骗防不胜防

《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特别指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加剧,使得网络诈骗行为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令人防不胜防。

北京的王先生前不久在一家电商网站上购买了一部儿童玩具车,可在到货的当天下午,自己突然接到了一个自称是电商客服的电话。

对方希望王先生协助办理退款手续,再重新完成支付。王先生也的确在自己的电商账户里看到了相关的退款通知和一个链接。点击链接、输入银行卡信息之后,王先生收到了一个远超货款的数字和交易验证码,但被告知,这只是一笔虚拟钱款,只需输入验证码就会收到原货款。可是当王先生输入验证码之后,钱一下子就转走了。

专家:网购各个环节都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王先生赶紧联系之前一直与自己沟通的电商客服,但是电话已无法接通。事后,王先生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是如何被网络诈骗分子实施精准欺诈的。

据网络安全专家分析,网购过程中,线上线下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一旦不法分子掌握了用户足够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伪装成用户或者物流,欺骗电商客服,构造退款的假象,进而完成诈骗。

网络诈骗勒索精准化 所涉价值链或更大

《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预计,今年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仍将严峻,网络诈骗、勒索行为也将越来越精准化。因此,专家提示广大网民应小心防范,谨防受骗。

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网上活动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201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预计,今年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将会更为严重。据介绍,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使得网络诈骗行为更具迷惑性,还将助长网络勒索事件的发生。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行部副主任李佳表示,当黑客通过邮箱账号和密码去尝试登陆,一旦尝试登录成功之后,它就会远程锁定用户手机,用户如果不给他钱,他就会清除用户的数据,或者是让手机设备根本就无法使用,从而勒索用户的钱财。

同时,专家分析,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加剧,也将使得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勒索更加精准。这样一来,受害者规模看起来比较小,可是背后所涉及的价值的链条和价值面其实可能比以前还要更大。

【读特新闻+】

专家支招:4招防受骗

专家建议,广大网民一定要注意防范个人信息泄露,谨防上当受骗:

1.提高账户密码安全等级,不使用简单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2.不要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相同的密码,更不要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络链接;

3.尽量从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手机应用,定期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4.倘若碰到个人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应当不怕麻烦,积极申诉举报。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