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分馆开馆暨“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首场在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举行。

本活动由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方科技大学、坪山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坪山图书馆、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协办。坪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兴家,坪山图书馆馆长周国平,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坪山区教育局,以及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石井街道办事处、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相关领导、学校师生代表、企业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活动。
馆校合作再出新成果
活动现场,徐兴家、周国平等领导与嘉宾上台,为坪山图书馆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分馆揭牌。作为馆校合作又一大成果,该分馆揭牌后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为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贡献新的力量。
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坐落于坪山区石井街道石井社区玉田路2号,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委托深圳中学全面管理。学校图书馆藏书3万多册,其中配有自助借还书机、RFID安全门、馆员工作站等先进设备。在这舒适又惬意的校园里,既可以嗅到图书馆里的墨色书香,也能望见实验室中的科研火炬。学校开展的“让阅读植入每一位同学心田”的专项阅读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坪山图书馆深中坪山创新学校分馆的顺利开馆,是坪山区馆校融合举措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截至目前,坪山区共推动6所校园图书馆试点纳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增可向市民开放使用的公共服务空间近2万平方米,在激发公共资源服务效能的同时,极大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和内容,实现了“学校图书馆”到“家门口的图书馆”的升级改变,更好营造出全民阅读社会氛围,不断满足市民群众阅读需求。
自2022年以来,坪山图书馆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推动馆校合作的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坪山图书馆将持续推进馆校共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同时推动有条件的校园图书馆纳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早晚、周末、寒暑假等闲置时段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着力构建文教融合、全域覆盖的坪山文化高质量发展格局。
文教融合推出新品牌
在校园朗朗的书声中,“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正式启动。
首场讲座嘉宾郭传飞,是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图书学科统筹人。郭传飞主要研究高性能电子皮肤、人体柔性电子技术等领域;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50多篇,申请专利48件,获中、美、日等国专利授权27件,其中包括美国专利授权4件;参与编制国家标准一项,行业标准一项,参与编写英文专著两部。

郭教授以《电子皮肤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从皮肤的触觉感知原理、电子皮肤的功能、机器人触觉、以及电子皮肤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等内容,分析了“电子皮肤”背后的科学原理与应用前景。
郭教授提到,电子皮肤像人体皮肤一样柔软,能感知纹理、压力、温度、重量、形状,未来的电子皮肤还能感知光、味、声、气。在健康医疗应用领域,电子皮肤可以让肢体残疾人士重获触觉,帮助患有触觉功能障碍的糖尿病病人进行触觉康复,而智能假肢也可以帮助残疾人士恢复触觉。更有趣的是,与中医把脉相比,电子皮肤把脉信号更稳定,能直接测出血压、动脉硬化程度、房颤等疾病。未来,电子皮肤有望成为家庭服务机器人,或未来战士。这种新型的电子器件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迅速产业化,或可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发一场“触觉革命”。届时,穿戴的假肢或许能感觉到疼,能像正常的肢体一样感受到外界的各类刺激,甚至能获得比正常肢体更灵敏的感知能力。

郭教授的讲座趣味横生,点燃了学子们心中科学的火花。他最后寄语台下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一鼓作气,不能半途而废,现在努力学习打好学科基础,将来才有可能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
讲座结束后,坪山图书馆执行副馆长陆其美向郭传飞教授赠送“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纪念品,感恩嘉宾为科普教育不遗余力辛勤付出。
社会力量助推新发展
阅读沉淀思想深度,科技拓展生命广度。
活动现场举行了赠书仪式。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韩文俊将《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科普丛书,赠予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图书馆,以激励和支持学生的科技梦想。该书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会、宣传与公共关系部联合发起编撰。一批重量级教授主笔,文章以南科大教师最新科研成果为基础,聚焦当代科技发展前沿,旨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技文化。

“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活动正是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组织编写的《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丛书成果设计讲座课程,计划在2024年全年,邀请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等嘉宾,以《神奇的电子皮肤》《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数字货币?》《神奇的“隔空充电”是如何实现的?》等为主题,在坪山图书馆及辖区内各中小学校,面向广大师生开展一系列科普讲座。
讲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紧跟时代步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材料与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高科技知识,帮助青少年认识高科技、走进高科技、理解高科技,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作为坪山馆校共建与文教融合的新成果,“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是为了深入贯彻坪山区文化进“四区”战略,针对区内各中小学学生的阅读品牌活动。
据悉,“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项目,得到了万晖五金(深圳)有限公司赞助支持。
接下来,“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讲座将陆续进入坪山图书馆与学校共建共享的图书馆分馆举办,如汤坑社区分馆(科源实验学校)、金沙社区分馆(坪山外国语学校)、竹坑社区分馆(坪山外国语学校文源校区)、金沙社区分馆(坪山外国语学校)、田头社区分馆(深高东)、沙坣社区分馆(东纵小学)等地,不断掀起科普教育高潮,照亮更多理想的火种。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1智慧保电系统赋能十五运,物联传感与数字孪生精准指挥,从场馆插座到高压设备一目了然
2泽连斯基:美国应对向乌提供远程武器持开放态度
3第138届广交会圆满收官,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增长7.5%再创新高
4“4人笔试低于60分入围体检”?哈尔滨消防通报
5湾区少年逐绿而行!深圳学子在联合国舞台传扬中国低碳声音
6烂梗“侵”校园,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孩子们好好说话?
7146家企业的191个项目获评,彰显深圳创新实力“深圳企业创新纪录”出炉
8多措施为学生按下“减压键”,深圳有学校开始试行无作业日啦!
9深圳一74岁老人独自爬山失联,营救细节曝光:无人机定位在凹坑处找到老人,无大碍
10再创“双星”佳绩 深圳两作品获第二十届群星奖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看一下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