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时经典浓缩成70分钟精华,戏剧泰斗的《战场》好在哪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2017-11-03 11:02
摘要

一部“检验你是不是真正戏剧爱好者”的话剧,即将首登深圳舞台——11月6、7日,作为2017首届嬉习喜戏艺术节的重磅演出,国际戏剧泰斗彼得·布鲁克执导的《战场》,将在南山文体中心大剧场连演两晚。

一部“检验你是不是真正戏剧爱好者”的话剧,即将首登深圳舞台——11月6、7日,作为2017首届嬉习喜戏艺术节的重磅演出,国际戏剧泰斗彼得·布鲁克执导的《战场》,将在南山文体中心大剧场连演两晚。

导演戏剧大师。

也许你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他却是国际戏剧届教科书式的人物。这部《战场》,改编自布鲁克30年前的里程碑之作《摩柯婆罗多》。名家+名作,“深圳演艺榜”这期为你揭开《战场》的面纱。

彼得·布鲁克:92岁的国际戏剧巨匠

在谈论《战场》以前,我们先关注一个问题:彼得·布鲁克是谁?

有这样一个观点: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戏剧爱好者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问他读过几遍彼得•布鲁克。他的著作《空的空间》,是许多戏剧学院学子书架上的必备读物,当中的经典戏剧理论许多业内人士几乎能随口背出来:

“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

布鲁克1925年生于英国,今年已92岁高龄,是“空的空间”戏剧学派创始人和举世闻名的导演。他主张充满灵动想象、简姿丰韵的“空的空间”,其力求创新和反传统的作风对二十世纪的戏剧发展影响深远,被公认为是当今西方戏剧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1974年起,布鲁克担任著名巴黎北方剧院院长,并创立了巴黎北方布夫剧团,成立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开始了戏剧探索。在60 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布鲁克导演了大量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包括把莎士比亚所有作品改编成舞台剧。特别是《摩诃婆罗多》,彻底颠覆了演员和导演思考戏剧的方式。

大师与中国:赖声川称他为“老师”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布鲁克和他的作品就影响着中国的戏剧爱好者和研究者。“他没有教过我,但我把他当作我的老师。”著名华人戏剧赖声川这样说。

30年前,布鲁克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达》搬上舞台,从清晨演到日暮,长达9小时,轰动世界。这对著名华人戏剧导演赖声川的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了他对《如梦之梦》的创作。

“《如梦之梦》8个小时,你们觉得复杂,但它其实并没有,它秉承了一个信念,我只是讲个故事给你听,然后你就被我吸引,掉进去,这个就是戏剧最原始的面貌。”

带着这份崇拜,2015年,赖声川把布鲁克《惊奇的山谷》带到乌镇戏剧节,作为当年戏剧节的闭幕演出。

时隔2年,布鲁克的第三部作品被引进中国——这就是根据剧场史诗《摩诃婆罗达》浓缩而来的《战场》。

《战场》:由9小时舞台经典浓缩而来


用梵语写成的《摩诃婆罗多》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歌,是关于古代印度神话、传奇、战争、民间传说、道德伦理等的汇编。彼得·布鲁克在1975年听到并开始阅读这个作品时,就决定要把它搬上舞台。“《摩诃婆罗多》犹如印度多年来私密收藏、像莎翁作品全集般宝贵的珍藏品,在印度各个角落上演过,却从未有机会踏出国门。我们因此觉得有义务要把它与世人共享。”

10年后,《摩诃婆罗多》终于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正式亮相,也成就了载入史册的9小时观剧奇观。在布鲁克看来,这个古老的故事传达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寻找。“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位潜在的王,只要他试着与自己相遇,他的王国就是他自己。”

《摩诃婆罗多》首演30年后,彼得·布鲁克带领他的团队创作了一部《战场》,2015年9月在法国巴黎首演。相比《摩诃婆罗多》主要讲述俱卢家族两兄弟的后代为争夺王位发生的俱卢之野大战,《战场》把视角放在最后一场战役结束后,般度的长子登上王位后所发生的故事。借助这70分钟,中国观众可以感受《摩诃婆罗多》这部国际戏剧里程碑的魅力。

最后来个福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战场》抢票!想看的朋友不要错过啦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