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 9月10日
地点:宁夏固原市西吉县马莲乡罗曼沟村
来罗曼沟村一周了,今天,固原组的学员们赶到罗曼沟村村委会,在一起举行了一次座谈会。
三同,就是要深入群众、了解国情、倾听民声,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了解真正的民生民情民心。入户以来,学员们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的体验,怎样的收获。
在大家畅所欲言中,可以感受到深圳的青年党员干部对西北贫困农村的“爱与哀愁”。
老乡们生活的艰辛大家有目共睹,有着切身的体会。
艰辛,体现在生活的贫困中。
这里的老乡基本上都是一天吃两顿饭,一早就下地干活,10点多吃一顿,之后继续忙碌,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再吃一顿。他们吃的也比较简单,基本都是素的,土豆、玉米、辣椒、白菜、洋葱,好多天才能吃上一点肉。
老乡们的用水极其节俭,因为长期缺水,村里也没有通自来水,家家户户用水都很节约。一天下来,每个人大概就用一小盆水,基本都没法洗澡。用后的水都用桶存着,用来拖地、浇灌,不敢有点滴的浪费。
老乡们住的房子根据家庭条件略有不同,条件好的盖起了砖房,但大多数住的还是比较简陋,厨房都比较昏暗,很多家庭都是烧柴火。家具很少,孩子们基本没有书桌,都是趴在炕上写字,有的放学后就直接趴在家里摩托车的后座上写作业。
尽管生活艰苦,但老乡们的坚韧和淳朴也让学员们十分感慨——
他们拿出最好的房间给学员,把最好的食物也拿出来给大家一起品尝,嘘寒问暖,坦诚相待。老乡们都比较勤勉,清晨扫洒庭院,白天农田劳作,还要喂牛喂羊四处放牧,每天都忙忙碌碌。他们大多清瘦黝黑,笑起来有点腼腆。
老乡们为何如此贫困?学员们也细细探讨——
这里是山区,地处偏远,又缺水较为干旱,农作物的产量不高,农作物本身的价值也不高,种的多是玉米、马铃薯、糜子、小麦,一般一亩地的收入就是1000多元。
有的是因病致贫,有多户老乡家里都有残疾人、智障等情况存在,他们无法参加正常劳动,医疗费用又很高,成为了家里的负担。
有的是因学致贫。学员们发现,老乡们的学历普遍不高,相对富裕的家庭都是读到中学的,可以跑运输、搞收购,和外面做做小生意。
有的是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比如是重男轻女导致生了多个孩子,增加了家庭负担,有一户是生了多个女儿之后,终于等到了他们想要的儿子,一大家子让家庭的生活每况愈下,孩子们多贫血,营养不良,一个最近刚得了胃溃疡,雪上加霜。比如,这里还存在着结婚彩礼攀比的情况,在这样贫困的地方,彩礼多达十几万,不少年轻人一结婚就欠下巨款,婚后马上就要外出打工还款……
要脱贫致富,对于罗曼沟村还是挺艰巨的工程。
学员们分析,从天时看,这里干旱,雨水分布不均,该下雨的时候缺水,收获时节雨水却偏多。从地利看,山川村的地理条件比川道村差很远,这里地处山区,沟壑纵横,地无三尺平,难以开展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效益短时间时机内难以提升;从人和看,这里的人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大多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发展产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科技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大家还围绕最困扰的缺水问题讨论起来。有的说,经过观察,这里通自来水的成本很高,通了之后,加压、水管维护等是否会增加村民的负担。有的提出,通水是属于脱贫的硬指标,要兼顾社会效益,立足于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来考虑;有的说,供水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要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角度来推进通水事宜。
会上,大家还达成一个共识——我们是从深圳来的,要努力发挥深圳青年干部的思想精神观念方面的优势,确定一个调研主题,了解罗曼沟发展的整体进展情况,帮忙找寻制约罗曼沟村发展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不仅作为小组的三同实践锻炼成果,也可以留给当地的党委政府参考借鉴。
座谈会上,大家也围绕自己关注的内容,就罗曼沟村如何尽快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加强基层党建。村里有20多名党员,三分之二在外面打工。去年村两位选举时,在外打工的都没有回来。现有的村委委员学历不高,做农民思想工作的力量相对薄弱。对比马莲乡张堡塬村的村支书苏相锋,党支部和产业扶贫带头人是同一个人,能力很强。基层党建和产业扶贫如何结合,值得关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管。通路对脱贫至关重要,但是这里的公路建设进度较慢,质量也一般,有些路段一下大雨,路段下的泥就浮出来,泥泞难走。有些还是纯粹的土路,一下雨,路非常滑,不仅走路危险,开车也非常危险,还经常陷入泥中。
——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可着眼于当地的资源,种植中药材、花椒、红梅杏等,增加每亩的产值。运营方式可考虑“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打通产业链条,提升利润。
——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根据规定,师生配比是1:14,罗曼沟村的前庄小学目前是1:6,超过了这个标准。按照相关要求,必须关闭,合并到其他学校。可是,这些学校存在几十年了,老师一直在坚守着,因为都是山路,娃娃们上学远,如果合并了,就会有更多娃娃因为路途遥远而辍学。一个娃辍学,影响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有时候影响的还是一个家庭。另外,在实施教育援助时,很多人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是却不知道他们最缺什么。此外,留守儿童缺少关爱、乡村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值得分析的关注。有学员问孩子,“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孩子们都没答上来。学员又提醒,“想当警察、工程师、消防员吗?”孩子们问,“警察是什么?”
——教育扶贫找好着力点。在对学校的援助中,不要只做高大上的事,还是实实在在地给孩子解决问题。该学校目前有电脑、电子钢琴、互动平板等高端设备,却没有拆包装,因为网络未通,拆了也用不上,甚至不会用。这边的学校,其实最缺的是铅笔、书包、课外书等。
——生活常识的教育仍需加强。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尚可,但是缺乏生活常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小问题变成慢性病,小病拖成大病。饮食也比较单一,还停留在温饱阶段,对营养、饮食结构等相关知识一知半解。
“我们发现,这里的村民挺喜欢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评价很高。他们说,感谢总书记,感谢总书记对我们这片土地和贫困村民的牵挂和重视。感谢精准扶贫,投入大,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学员们在分享时说。
今晚,漫天星光,银河璀璨。在最贫困的地方仰望最美的星空,是为了更好地踏实前行!
编辑 张颖